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庄子形残德全观及其影响
朱大可文学批评的研究
杨慎贬谪后的生存状态及复杂心态
巴人白虎图腾研究
两汉弘农杨氏家族文学研究
底层叙事跨媒介转换中的变异与启蒙--以《高兴》、《神木》从小说到电影为个案
两汉“郑声”的阐释与接受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研究
《龙筋凤髓判》研究
何其芳文学批评论
论朱光潜的自由主义文学观
文学批评的两副面孔--周作人“人的文学”批评观流变论
司马迁地域审美观研究
《刘公嘉话录》研究
杜宇神话研究
林云铭及《楚辞灯》研究
两晋南北朝文人雅集论考
现代性的两维—瞿秋白、李长之文学批评合论
魏晋南北朝巴蜀文学研究
佛教与谢灵运的山水观
汉末魏晋谈论及说理散文研究
东汉外戚文人群体生存状态研究
巴金《随想录》版本比较研究
《山海经》与原始宗教信仰初探
台湾文学的文化形象与身份认同
明代济南府作家研究
明清之际桐城桂林方氏文学世家研究
清末民初域外侦探小说译作研究--以福尔摩斯汉译本为中心
曾国藩写作教育思想研究
从《左传》看春秋诸侯与贵族精神
南宋杭州的市民文艺研究
明代昆山、太仓作家研究
台湾光复初期(1945-1947)文学中的国族认同及其变化--以吴浊流、龙瑛宗、吕赫若作品为例
全祖望《经史问答》研究
建国后秦观研究之再研究
建安七子悲剧意识研究
《史记》人物之生死解读
林语堂幽默理论渊源探析--从中西喜剧理论语境解读林语堂的幽默理论
解放区文学中的女性叙事
新时期知青文学中的陕北叙事
周扬与“延安文艺”生成的关系研究
20c初中国第一批女性翻译家研究
从“办报纸”到“搞创作”--论作家新闻工作经历对“山药蛋派”的影响
赵元任《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译本与五四儿童文学翻译规范
《文心雕龙》与《抱朴子外篇》文学思想相关性研究
北平左翼文化运动的发生:1927-1933
古典汉诗文的私塾吟诵与朝暮课诵中的梵呗之比较
社会转型与新时期文学流变--以王朔的文学创作为例
明代中晚期文人雅集研究
论鲁迅、沈从文的巫鬼文化书写
上一页
[226]
[227]
[228]
[229]
[23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