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屈原神性思维研究
杂家内涵研究
明末清初岭南士僧交游与文学
乾嘉时期新疆流人及文学研究
《淮南子》文本引用情况研究--兼论其影响下《淮南子》文学性的构筑
《韩非子》“事说”研究
马士英文学研究
微博客文学研究
《论衡》真美观及其文学传承
论刘向《说苑》的文学价值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杭州
现代文学中的南京形象(1927-1945)
中晚明文社研究
王充《论衡》对孔子形象的重塑性研究
日据时期台湾与东北沦陷区乡土文学的比较
滇缅抗战与现代文学
共产党在抗战大后方的翻译文学研究--以《新华日报》(1938-1945)为例
现代文学巴蜀视野下的四川小城
《周氏冥通记》研究
论周作人的“趣”
王维研究馀渖
新批评反讽的中国化研究
论司马迁《史记》与孔子的精神感应
延安文学中的方言现象研究
中国抗战文学中的日本战俘形象
大动荡时代的政坛风云人物--论《左传》中的重臣形象
论抗战作品中的巴蜀纤夫形象
王国维《人间词》的女性意象研究
想像学生形象的方法--以《学生杂志》(1914-1919)为对象
周扬与中国“鲁迅传统”
张佩纶前半生事迹考论
红梨社研究
徐复观文气观研究
郁达夫主情观研究
《四溟琐记》研究
《文学战线》研究
东北沦陷时期《青年文化》杂志文学场域研究
《唐文粹》研究
袁昶年谱
论“十七年”时期《文艺报》的文学批评
李长之文学批评研究
清代满族礼俗的文学传播研究
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质
黄溍文学思想研究
以文学的方式介入现场:《当代作家评论》研究
宋代华亭文学研究
东观前期文人群体创作研究
仁宗朝论兵文研究--以涉宋夏军事关系的论兵文为考察中心
辽代的文学传播研究
柳贯文学思想研究
上一页
[228]
[229]
[230]
[231]
[23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