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现代文学(1919~1949年)论文

现代性的两维—瞿秋白、李长之文学批评合论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6页
绪论第6-14页
 一、选题意义第6-8页
 二、研究综述第8-13页
 三、思路和方法第13-14页
第一章 瞿秋白、李长之文学批评概述第14-24页
 第一节 瞿秋白、李长之的文学批评第14-18页
  一、瞿秋白的文学批评第14-16页
  二、李长之的文学批评第16-18页
 第二节 瞿秋白、李长之30 年代的鲁迅批评第18-24页
  一、瞿秋白30 年代的鲁迅批评第18-21页
  二、李长之30 年代的鲁迅批评第21-24页
第二章 瞿秋白、李长之的文学批评观第24-45页
 第一节 瞿秋白的文学批评观第24-31页
  一、无产阶级的文学革命第24-27页
  二、集体主义和文艺大众化第27-28页
  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第28-31页
 第二节 李长之的文学批评观第31-37页
  一、天才诗人说第31-33页
  二、自由真实说第33-36页
  三、深入崇高说第36-37页
 第三节 瞿秋白、李长之文学批评观的异同第37-45页
  一、作者身份:功利性追求第38-40页
  二、文本身份:教化者立场第40-43页
  三、理想身份:完美性建构第43-45页
第三章 瞿秋白、李长之二人的文学批评方法第45-56页
 第一节 瞿秋白的文学批评方法第45-49页
  一、唯物辩证法第45-47页
  二、阶级分析法第47-49页
 第二节 李长之的文学批评方法第49-56页
  一、精神史的批评视野第49-51页
  二、细读式的审美分析第51-53页
  三、科学式的实证批评第53-56页
第四章 瞿秋白、李长之文学批评的文化资源第56-62页
 第一节 俄苏文艺思想:瞿秋白文学批评的文化资源第56-59页
 第二节 欧陆文艺思想:李长之文学批评的文化资源第59-62页
余论:现代文学批评的两个维度第62-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附录第69-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魏晋南北朝巴蜀文学研究
下一篇:魏明伦剧作与巴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