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7-8页 |
二、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页 |
三、建安七子悲剧意识的理论阐述 | 第8-11页 |
第一章 建安七子悲剧意识生成的原因 | 第11-31页 |
第一节 现实的生存环境 | 第11-17页 |
第二节 人的觉醒 | 第17-22页 |
第三节 文学的自觉 | 第22-31页 |
第二章 建安七子悲剧意识的具体分析 | 第31-51页 |
第一节 七子悲剧意识的个性特征 | 第31-41页 |
第二节 七子悲剧意识的表现风格 | 第41-51页 |
第三章:建安七子对悲剧意识的超越 | 第51-57页 |
第一节 纵情游宴与寄情山水 | 第51-53页 |
第二节 情爱对生命的慰安 | 第53-55页 |
第三节 个体生命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绾结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