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文学批评史论文

两汉“郑声”的阐释与接受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6页
绪论第6-13页
 一、选题背景第6-7页
 二、研究现状第7-12页
 三、研究内容、目的第12-13页
第一章 “郑声”来源及特点第13-21页
 一、“郑声”的最初含义第13-14页
 二、“郑声”特点第14-17页
 三、“郑声”与“雅乐”第17-21页
第二章 两汉对“郑声”的阐释第21-36页
 一、两汉对“郑声”的褒扬与贬斥第21-24页
 二、两汉对“郑声”的阐释形成的根源第24-36页
  (一) 儒家“依经立义”的话语言说方式在汉代的确立第24-30页
  (二) 汉代“诗无达诂”的诗学阐释原则对“郑声”的影响第30-36页
第三章 两汉“郑声”的接受和运用第36-55页
 一、两汉“郑声”的接受第36-44页
  (一) 儒学独尊与儒家“诗教”观第36-43页
  (二) 经济的发展与俗乐的兴盛第43-44页
 二、在批评、创作上的运用第44-50页
  (一) 郑声施于朝廷第44-46页
  (二) 郑声与乐府第46-50页
 三、雅、俗互动的意识形态建构第50-55页
结语 两汉“郑声”研究的文化启示第55-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致谢第63-64页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邵博《邵氏闻见后录》研究
下一篇:上海沦陷区的女性言说--论苏青作品中知识女性生存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