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文人雅集论考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一、前言 | 第7-10页 |
(一)、 课题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二、两晋南北朝文人雅集的特点和意义 | 第10-27页 |
(一)、 两晋南北朝文人雅集的特点 | 第10-25页 |
1、组织性和娱乐性 | 第10-18页 |
2、地域性和家族性 | 第18-20页 |
3、节令集会 | 第20-22页 |
4、与酒和山水密不可分 | 第22-24页 |
5、诗序的繁荣 | 第24-25页 |
6、活动的日益频繁和规模的日益扩大 | 第25页 |
(二)、 两晋南北朝文人雅集的意义 | 第25-27页 |
三、丛考 | 第27-156页 |
(一)、 两晋 | 第27-57页 |
1、晋武帝组织的华林园集会 | 第27-35页 |
2、西晋石崇金谷园集会 | 第35-41页 |
3、东晋文人的玄学清谈聚会 | 第41-43页 |
4、桓温组织的三月三日集会 | 第43-44页 |
5、王恭组织的三月三日曲水集 | 第44-46页 |
6、兰亭集会 | 第46-53页 |
7、恒彝等青溪之集 | 第53-54页 |
8、东晋谢氏乌衣之游 | 第54-57页 |
9、晋安帝司马德宗西池大宴 | 第57页 |
(二)、 南朝 | 第57-129页 |
10、宋武帝刘裕组织的聚会 | 第57-61页 |
11、宋慧观元嘉初曲水赋诗 | 第61-62页 |
12、宋文帝刘义隆乐游苑禊饮赋诗 | 第62-66页 |
13、宋文帝刘义隆普诏为鹦鹉赋 | 第66-67页 |
14、宋孝武帝刘骏组织的文学集会 | 第67-74页 |
15、刘宋沈怀文等作连句诗 | 第74-75页 |
16、宋谢庄赋《花雪诗》 | 第75-76页 |
17、齐竟陵王萧子良西邸文会 | 第76-88页 |
18、齐武帝萧赜组织的文学雅集 | 第88-92页 |
19、梁武帝萧衍组织的文学雅集 | 第92-114页 |
20、梁任昉等“兰台聚” | 第114-116页 |
21、梁简文帝萧纲组织的文学雅集 | 第116-119页 |
22、萧绎与众文士和王褒之《燕歌行》 | 第119-123页 |
23、陈世祖陈蒨宴饮赋诗令阴铿赋新成安乐宫 | 第123-124页 |
24、陈侯安都招聚文武之士赋诗 | 第124-125页 |
25、陈太建初徐伯阳等为文友会 | 第125-126页 |
26、鄱阳王伯山命赋剧韵 | 第126页 |
27、陈江总制《登宫城》五百字诗 | 第126-128页 |
28、陈后主叔宝组织的文学集会 | 第128-129页 |
(三)、 北朝 | 第129-156页 |
29、前秦皇帝符坚主持的文学集会 | 第129-133页 |
30、慕容盛组织的谈宴赋诗 | 第133页 |
31、凉武昭王李暠组织的文学活动 | 第133-134页 |
32、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上巳日命百僚赋诗 | 第134-135页 |
33、北魏文成帝后幸灵泉池作歌 | 第135-137页 |
34、北魏李彪使齐萧赜赋诗送别 | 第137-138页 |
35、北魏崔光韶赋诗展志 | 第138-139页 |
36、北魏孝文帝元宏组织的文学活动 | 第139-145页 |
37、北魏孝明帝元诩与宣武灵皇后宴华林赋诗 | 第145-148页 |
38、张裴裳、裴子明等于临淮王宅宴饮赋诗 | 第148-149页 |
39、裴敬宪等饯中山王于河梁赋诗言别 | 第149-150页 |
40、武卫斛斯豊乐酒酣作歌 | 第150页 |
41、崔、崔瞻侍宴作诗 | 第150-151页 |
42、邢邵年少至北海王昕舍宿饮赋诗 | 第151页 |
43、魏收同常景等祭裴伯茂赋诗 | 第151-152页 |
44、张宴之陪宴赋诗 | 第152-153页 |
45、卢思道与阳休之等作《听鸣蝉篇》 | 第153-154页 |
46、魏收等作《挽歌词》 | 第154-156页 |
四、参考文献 | 第156-160页 |
后记 | 第160-161页 |
研究生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