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前言 | 第6-8页 |
第一章 朱光潜自由主义文学观的内涵及思想渊源 | 第8-21页 |
第一节 朱光潜自由主义文学观的内涵 | 第8-12页 |
一、纯正的文学趣味 | 第8-10页 |
二、中和的“文艺的观世法” | 第10-12页 |
第二节 朱光潜自由主义文学观的思想渊源 | 第12-21页 |
一、“尽性”、“自然”和“宽容” | 第13-17页 |
二、“超社会”、“超功利”和“实践观” | 第17-21页 |
第二章 朱光潜自由主义文学观的形成和演变 | 第21-41页 |
第一节 朱光潜自由主义文学观的历史语境 | 第21-26页 |
一、维新派:自由主义的曙光 | 第21-22页 |
二、“五四”时期:自由之旅 | 第22-24页 |
三、后五四精神的继起与朱光潜自由主义文学观的提出 | 第24-26页 |
第二节 朱光潜自由主义文学观的形成 | 第26-34页 |
一、逍遥境界、魏晋风度的涵养与自由人格的初成 | 第26-29页 |
二、近代“新学”对自由精神的启蒙 | 第29-30页 |
三、多元文化的撞击与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 第30-32页 |
四、对西方自由主义学术的追随与自由主义文学观的成型 | 第32-34页 |
第三节 朱光潜自由主义文学观的演变 | 第34-41页 |
一、由“静”到“动” | 第34-37页 |
二、由主观到主客观融合 | 第37-41页 |
第三章 朱光潜自由主体的文学批评 | 第41-49页 |
第一节 以美感经验为核心 | 第41-45页 |
第二节 “欣赏的创造的批评”法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实践批评” | 第46-49页 |
余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