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序言 | 第6-8页 |
第一章 两汉弘农杨氏:“四世三公”与世儒家族 | 第8-19页 |
第一节 弘农杨氏家族世系考论及发展述略 | 第8-12页 |
第二节 弘农杨氏家族的家学、家风 | 第12-19页 |
一、家学:弘农杨氏通家累世习儒传经,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 第12-14页 |
二、家风:杨氏家族累世公卿,仕宦清廉,忠君为国 | 第14-18页 |
三、杨氏家族家学家风对家族命运及文学创作之影响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弘农杨氏奏章征引经书考论 | 第19-34页 |
第一节 奏章中征引经书的文献学考察 | 第20-27页 |
一、征引《易》经、传之例 | 第20-21页 |
二、征引《尚书》之例 | 第21-23页 |
三、征引《诗经》之例 | 第23-26页 |
四、征引《春秋》之例 | 第26-27页 |
五、征引《孝经》之例 | 第27页 |
六、征引《论语》之例 | 第27页 |
第二节 奏章征引经书的方式与特点 | 第27-31页 |
一、征引经书的方式 | 第27-28页 |
二、征引经书的目的 | 第28-29页 |
三、征引经书数量、重点显示的儒学特征 | 第29-31页 |
第三节 杨氏家族经学与时代经学关系之考察 | 第31-34页 |
第三章 杨恽与《报孙会宗书》研究 | 第34-45页 |
第一节 杨恽的思想性格极其对家族前途之影响 | 第34-36页 |
第二节 《报孙会宗书》的思想内容 | 第36-42页 |
一、《报孙会宗书》文本思想分析 | 第36-40页 |
二、《报孙会宗书》中四五言诗歌展现的道家思想内涵 | 第40-42页 |
第三节 《报孙会宗书》的艺术成就 | 第42-45页 |
第四章 杨修作品论 | 第45-59页 |
第一节 杨修生平性格及文学思想——以《答临淄侯笺》为例 | 第45-52页 |
一、杨修生平与性格 | 第45-47页 |
二、《答临淄侯笺》中体现的杨修的文学观 | 第47-51页 |
三、杨修对其家学家风的传承和变易 | 第51-52页 |
第二节 杨修赋散论 | 第52-59页 |
一、杨修的赋及其同题创作 | 第52-53页 |
二、题材多样性 | 第53-55页 |
三、艺术成就 | 第55-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