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梁贵子与池莉婚姻爱情小说比较
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
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
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与欧洲文学
论微博对文学写作与接受的影响
“生成”性文学批评探析--德勒兹、迦塔里“生成”视域下的文学研究
叙事交流情境中的隐含作者
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
哈罗德·布鲁姆文学批评理论研究
刘若愚跨文化诗学思想研究
从叙事学角度看李文俊译《喧哗与骚动》
《西游记》与《浮士德》中的个性解放思想比较研究
审美救赎还是启蒙欺骗?--对本雅明与阿多诺争论原因的考察
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雅各布森诗学
中日古典戏剧中杨贵妃形象的比较研究--以元杂剧《梧桐雨》和能乐《杨贵妃》为个案
刘若愚和叶嘉莹中西比较诗学视阈之比较
灵魂的拯救—陀思妥耶夫斯基与铁凝小说比较分析
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
新时期中韩女性文学的比较研究
20世纪初韩·中留日作家作品比较研究--以金东仁小说和郁达夫小说为中心
韩国民众文学与中国底层文学比较研究--以李文求,黄皙暎,赵世熙,李锐,刘庆邦,曹征路小说为中心
论消费时代文学之新症候
数字超文本小说的叙事研究
重复与差异:互文理论观照下的文学经典
意义与文学解释有效性关系问题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中国新时期悲剧理论
中韩小说现代化转型比较研究--以1902-1919年为中心
自然主义批评视域下的托尔斯泰与德莱赛—《复活》与《嘉莉妹妹》的比较研究
鲁迅与夏目漱石
清末中国和幕末明治日本海外汉诗中的法国形象
文学与政治关系论--从“文学本体论”谈起
日常生活审美化系统研究
文艺作品中时间意象的美学解读
陌生化理论新探
对死亡意识的美学审视
存在主义视域下《夜色温柔》和《永远有多远》的对比研究
文化主体意识与文学关系个性化特征--论老舍的跨语际跨文化书写
中西方诠释学比较研究--汉代经学诠释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生存论意义
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研究--以民间叙事文学为例
新时期以来翻译文学期刊译介研究--基于对《世界文学》、《外国文艺》和《译林》的分析
文学翻译模糊取向之数字视角--基于《西游记》的语料库研究
上一页
[86]
[87]
[88]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