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玉蜀黍)
玉米苗期耐低氮品种的筛选及其生理机制的初步研究
玉米内源海藻糖水解酶基因的RNA干涉转基因研究
玉米和玉米青贮中优良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应用研究
一个新的玉米花序分生组织发育突变体的形态鉴定和基因初步定位
四川丘陵区玉米拔节期灌水对其生长发育、抗倒能力和产量的影响
T-DNA在农杆菌介导转基因玉米中的整合模式
玉米抗铝毒基因ZmSTAR1和ZmSTAR2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垫状卷柏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基因转化玉米
人工改造的几丁质酶基因和葡聚糖酶基因在玉米中的遗传转化
灌溉和种植方式对小麦—玉米两熟农田作物耗水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苜蓿玉米间作系统饲料生产潜力及其机理的研究
储存时间和种植区域对玉米营养价值和物理性状影响的研究
玉米高产超高产群体质量指标研究
玉米丝氨酸消旋酶的重组表达、纯化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玉米新选自交系产量相关性状配合力和遗传基础分析及GY220/1145组合QTL定位
基于核磁共振成像和VTK的玉米根系三维重建可视化研究
优良玉米杂交种安玉13号的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
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玉米根系吸水能力的变化
渭北旱塬连作玉米田保护性耕作与轮耕效应研究
黄土塬区不同玉米品种间作的竞争力分析
秋覆盖对土壤环境及春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硒锌对典型旱地主要作物产量及矿质营养的影响
玉米温光敏雄性不育系9417种子诱发和雄性幼穗期叶片叶绿体蛋白质差异分析
松辽平原玉米带高产土壤固碳性能及机理研究
玉米耐旱功能标记开发及优异单倍型应用
玉米CDPK基因家族的克隆、表达分析及ZmCPK12功能初探
密植超高产夏玉米冠层辐射特征及光合特性研究
玉米衰老相关基因的筛选与表达分析
不同玉米品种(系)对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种群增长的影响及其抗蚜性初步鉴定
辽西北玉米干旱脆弱性评价及区划研究
夏玉米农田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研究
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籽粒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基于间套作背景下的小麦/玉米/大豆周年磷肥效应研究
玉米转录因子ZmPTF1基因的克隆及穗发芽相关基因特异性表达分析
农杆菌介导的抗草甘膦基因2mg2-epsps转化玉米自交系18-599R的研究
玉米潜在脱落酸受体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
玉米MYB转录因子靶基因的全基因组预测及验证
水稻抗穗发芽主效QTLqPSR8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玉米S2和S4代株系主要性状配合力及产量杂种优势的比较研究
空间诱变玉米胚乳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玉米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ln1-3和gln1-4与产量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
不同倍性的玉米、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及其杂种可杂交性研究
种植密度和田间配置对玉米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旱旱轮作模式下沼液连续施用对土壤质量和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玉米在非生物胁迫和激素处理条件下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选择
玉米×Z.perenis非整倍体作为种间遗传物质转移桥梁的染色体操作
施氮对四川山丘区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变化的影响
过氧化氢对高表达转玉米C4型pepc水稻光合特性的调控
转Bt基因玉米叶面微生物多样性变化
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rRNA基因和VP1基因的组蛋白修饰变化
上一页
[54]
[55]
[56]
[57]
[5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