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松辽平原玉米带高产土壤固碳性能及机理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土壤有机碳的固定机理第11-12页
     ·自然条件对土壤有机碳固定的影响第12-13页
     ·农业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固定的影响第13-14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高产土壤有机碳含量研究第14页
     ·高产土壤不同颗粒大小复合体中有机碳含量及其贮量研究第14页
     ·高产土壤不同团粒大小复合体中有机碳含量研究第14页
     ·高产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有机碳关系研究第14页
     ·高产土壤黏粒矿物组成与土壤有机碳关系研究第14-15页
   ·技术路线第15页
   ·创新点第15-16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6-20页
   ·供试土壤第16-18页
   ·分析方法第18-20页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第18-19页
     ·数据处理第19-20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0-37页
   ·高产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第20-21页
   ·高产土壤不同颗粒大小复合体中有机碳含量特征第21-27页
     ·高产土壤中不同颗粒级分复合体含量特征第21-23页
     ·高产土壤中复合体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第23-25页
     ·土壤有机碳与复合体及无机颗粒相关关系第25-27页
   ·高产土壤不同团粒大小复合体中有机碳含量特征第27-31页
     ·高产土壤中不同团粒级分复合体含量特征第28页
     ·高产土壤中团聚体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第28-31页
   ·高产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有机碳关系的特征第31-32页
     ·高产土壤理化性质特征第31页
     ·高产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有机碳相关关系第31-32页
   ·高产土壤黏粒矿物组成与土壤有机碳关系特征第32-37页
     ·高产土壤黏粒矿物组成第32-36页
     ·高产土壤黏粒矿物与土壤有机碳关系第36-37页
第四章 结论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48页
致谢第48-49页
作者简介第49-50页
附件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暗管条件下施用改良剂对苏打碱土性质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下一篇:果寡糖糖基化去除大豆抗原蛋白免疫原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