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玉米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重要性 | 第12页 |
·玉米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QTL研究情况 | 第12-20页 |
·连锁作图和关联作图比较 | 第13-14页 |
·基于连锁作图的QTL定位研究情况 | 第14页 |
·基于关联作图的QTL定位研究情况 | 第14-18页 |
·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立题依据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立题依据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31页 |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方法 | 第23-31页 |
·产量相关性状的田间鉴定 | 第23-24页 |
·基因型鉴定 | 第24-28页 |
·数据分析 | 第28-3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1-54页 |
·表型性状描述性统计 | 第31-32页 |
·性状频率分布 | 第32-33页 |
·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 | 第33-34页 |
·群体结构 | 第34-35页 |
·亲缘关系系数 | 第35页 |
·候选基因gln1-3和gln1-4的序列多态性 | 第35-44页 |
·gln1-3的序列多态性 | 第35-40页 |
·gln1-4的序列多态性 | 第40-44页 |
·关联分析 | 第44-54页 |
·基于候选基因gln1-3的关联分析 | 第44-50页 |
·基于候选基因gln1-4的关联分析 | 第50-54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4-60页 |
·产量相关性状的表型多样性 | 第54-55页 |
·群体结构 | 第55-57页 |
·基于候选基因gln1-3与gln1-4所发现的产量相关位点 | 第57-60页 |
·基因等位变异发生频率 | 第57页 |
·序列多态性与表型关联位点 | 第57-6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0-62页 |
·所用研究材料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 | 第60页 |
·基于候选基因序列揭示了本研究群体的LD特征 | 第60-61页 |
·发掘出12个与产量相关的多态性位点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