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缩写符号 | 第9-12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38页 |
| 1 种子的萌发和休眠 | 第12-16页 |
| ·种子萌发的过程 | 第12-14页 |
| ·ABA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14-16页 |
| 2 表观遗传学 | 第16-26页 |
| ·表观遗传学定义 | 第16-17页 |
| ·DNA甲基化 | 第17页 |
| ·组蛋白乙酰化 | 第17-26页 |
| 3 核糖体DNA | 第26-33页 |
| ·核糖体DNA的结构和功能 | 第26-28页 |
| ·rRNA基因的转录和沉默 | 第28-29页 |
| ·rRNA基因转录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 第29-33页 |
| 4 Viviparous1基因 | 第33-36页 |
|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6-38页 |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38-51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38-44页 |
| ·植物材料 | 第38页 |
| ·质粒探针 | 第38页 |
| ·主要试剂 | 第38-42页 |
| ·引物序列 | 第42-44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44-51页 |
| ·荧光原位杂交 | 第44-45页 |
| ·免疫染色 | 第45-46页 |
| ·荧光定量PCR | 第46-47页 |
| ·蛋白质印记 | 第47-49页 |
| ·染色质免疫沉淀 | 第49-51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51-75页 |
| 1 ABA和TSA处理萌发过程中的玉米种子对组蛋白修饰的影响 | 第51-63页 |
| ·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组蛋白修饰的变化 | 第51-56页 |
| ·ABA处理萌发过程中的玉米种子抑制组蛋白H3K9ac修饰的升高 | 第56-60页 |
| ·TSA处理萌发过程中的玉米种子引起组蛋白H3K9ac修饰的升高 | 第60-63页 |
| 2 ABA处理萌发过程中的玉米种子对rDNA染色质结构、rRNA基因表达及其相联系的组蛋白修饰的影响 | 第63-72页 |
| ·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rDNA染色质构象及rRNA基因表达量变化 | 第64-66页 |
| ·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rDNA染色质部位组蛋白修饰的变化 | 第66-69页 |
| ·ABA处理抑制rDNA染色质脱浓缩和rRNA基因表达 | 第69-71页 |
| ·ABA处理引起rRNA基因组蛋白H3K9ac修饰降低 | 第71-72页 |
| 3 ABA或TSA处理萌发过程中的玉米种子对VP1基因表达及其相联系的组蛋白修饰的影响 | 第72-75页 |
| ·ABA或TSA处理萌发过程中的玉米种子促进VP1基因表达 | 第72-73页 |
| ·ABA或TSA处理引起VP1基因组蛋白H3K9ac修饰升高 | 第73-75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75-83页 |
| 1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75-76页 |
| 2 种子萌发和rRNA基因表达 | 第76-77页 |
| 3 rDNA染色质结构、rRNA基因表达与组蛋白修饰相联系 | 第77-80页 |
| 4 TSA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80-81页 |
| 5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参与ABA信号通路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115页 |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第115-116页 |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