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民间私怨的社会心理研究--基于21起灭门案的案例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
兵团社区建设中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新疆B兵团社区为例
儿童成长介入的小组工作研究
养老机构内自理老人死亡焦虑的个案社会工作研究
网络犯罪预防的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城市高龄空巢老人生活照料的社会工作研究
企业管理者职务犯罪的社会网络分析:“圈子”的影响
替代性报复及影响因素--基于内群体认同、外群体实体性感知及领地性
开发区周边随迁儿童的空间行为特征及对社会融合的影响--以闵行、临港开发区为例
上海女性户籍通婚圈开放性研究
社会建构视角下的姓名研究--基于族谱录姓名的调查分析
志愿者所获社会资本对青年就业的影响--以多哥洛美PROVONAT项目为例
女权主义运动视野下的《阴道独白》:历程、社群和影响--以上海市为例
游耕、水稻与甘蔗:中越边境莽人村的生计变迁
生产“饼干”—消费知识的制造过程
家庭消费对社会地位认同的影响研究--基于CGSS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
1950年代侨区的“妇女解放”--以晋江婚姻法宣传运动为中心历史考察
社区青年生涯发展障碍研究
经开区和高新区周边居民地方感比较研究
早期克利夫兰基金会研究(1914-1923)
解读杂粮粉—对五谷杂粮粉店的人类学观察
当代“新农人”的身份建构研究
受教育程度影响主观幸福感的路径研究--基于成都市城镇居民的实证分析
对宗族力量参与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以山西省临汾市W村为例
中国农村贫困文化研究--以内蒙古C旗S乡为个案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人际关系研究--以四川省Y镇Q小区为例
文化的维系与涵化:南疆维吾尔地区一个塔吉克乡村的社会变迁
主动性人格、心理授权与适应性绩效的关系研究--以毕业在两年内的大学生员工为例
教唆、帮助自杀行为定性问题研究
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法学评述
影响幸福的社会文化因素及互联网的示范效应--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集体行动中话语与符号性行为的文化分析
家庭沟通中新媒介技术的应用对亲子关系的影响研究--以大陆在台学生为例
北京市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人口统计学视角
性倾向流动性的质性研究--基于北京某性别小组的田野调查
福泽谕吉的女性论—“转向说”之再讨论
影响加拿大努纳武特地区人口高自杀率因素的描述性分析,2001-2011
华裔美国人的异族通婚现象研究
经济时间序列中传导动力学特性研究
专业社会工作者留职原因研究--以广州为例
乡村社区工作者研究--以山西永济蒲韩社区为例
“家庭—工作”双向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广西钦州市女企业家为例
医务社会工作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例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必要性和途径探索
我国三类城市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状况对比调查研究--以北京市、南京市、深圳市为例
X基金会直接服务项目评估体系探究
透视“剩女”现象背后的性别观念
政治、舆论与性别—性别理论视野下的沈佩贞
S家族青年日常生活中的自主决策研究
上一页
[171]
[172]
[173]
[174]
[17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