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41页 |
·空间行为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7页 |
·空间行为概念 | 第20-21页 |
·空间行为研究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空间行为的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空间行为应用价值 | 第25-27页 |
·社会融合相关研究综述 | 第27-37页 |
·社会融合概念 | 第27-29页 |
·社会融合测度 | 第29-32页 |
·社会融合一般研究思路 | 第32-34页 |
·国内随迁儿童的社会融合相关研究 | 第34-37页 |
·儿童空间行为相关研究内容 | 第37-41页 |
第三章 开发区周边随迁儿童空间行为与社会融合理论探讨 | 第41-52页 |
·开发区周边随迁儿童社会融合的表征 | 第41-45页 |
·社会交往与社会融合 | 第41-42页 |
·地方感与社会融合 | 第42-45页 |
·开发区周边随迁儿童的空间行为特征 | 第45-47页 |
·开发区周边随迁儿童空间行为特征对社会融合的可能影响 | 第47-52页 |
·空间行为特征对社会交往的影响 | 第47-49页 |
·空间行为特征对地方感的影响 | 第49-52页 |
第四章 方案设计和调研情况 | 第52-63页 |
·方案设计 | 第52-56页 |
·调研对象选取 | 第52页 |
·空间行为调查方法 | 第52-54页 |
·社会融合测量依据 | 第54-56页 |
·案例地基本概况 | 第56-58页 |
·实地调研实施情况 | 第58-63页 |
·实地调研过程 | 第58-59页 |
·受访者基本属性 | 第59-60页 |
·随迁儿童社会融合状况 | 第60-63页 |
第五章 案例地随迁儿童空间行为特征对社会融合影响分析 | 第63-81页 |
·两个开发区周边随迁儿童空间行为的共同特征 | 第63-67页 |
·随迁儿童出行频率 | 第63-65页 |
·随迁儿童日常行为空间 | 第65-66页 |
·随迁儿童日常时空路径 | 第66-67页 |
·空间行为特征对随迁儿童社会融合的影响 | 第67-78页 |
·空间行为特征对随迁儿童社会交往的影响 | 第67-74页 |
·空间行为特征对随迁儿童地方感的影响 | 第74-78页 |
·两个开发区随迁儿童空间行为特征差异及解释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第81-85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对策建议 | 第82-84页 |
·研究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6页 |
附录 | 第96-102页 |
后记 | 第102-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