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失独群体抗逆力的社会工作干预研究--基于南京市鼓楼区M街道的调查
网络谣言的生成逻辑及其治理研究--以S市为例
南开社会学初期的学科建设研究(1979-1989)
康复期癌症患者心理健康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以苏州市“爱征途·乐相伴”项目为例
孤残儿童社会融入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以“天使乐园”项目为例
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案主自决伦理困境研究
社区社会工作在社区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应用--以M社区“魅力吴文化”项目为例
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中多重关系的伦理问题研究--基于福州市青少年社工机构的调研
女性缺场的农村文化生活调查--以黑龙江省为例
基于“结构洞”理论的民族社会工作实务模型探索
“搭桥跨洞”:社会工作介入西江苗寨旅游利益冲突的角色和路径研究
“罐装世代”的政治感觉及其实践--以“表情包大战”为个案
个案管理模式在事实孤儿救助中的应用研究--以广州市H镇“爱心相伴·事实孤儿关爱”项目为例
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实施与评估--以苏州工业园区“护航青春”项目为例
台湾“友善”小农的生活想象与生活实践--基于美浓、淡水、宜兰三地个案的比较研究
基于婚姻策略理论的彩礼研究--以河南S村为例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的发展历程研究--以Z校为例
住房与城市居民的阶层认同--基于北京、上海、广州的实证研究
模仿抑或创新: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和贫困儿童早期发展的本土化实践研究--以北京家访项目为例
社会工作介入机构老年人精神慰藉研究--基于C长者公馆的个案研究
网媒泛性化与青少年性社会化多重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90后”高校后勤劳务派遣工人社会支持网络研究
伦理与人情交响乐:实务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处理
专业社工机构介入社区老年服务机制的探讨--以北京市西城区X机构为例
新媒体视域下城镇残疾青年社会融入问题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
老龄化社会的异世代共存
儿童权利视角下的社会工作介入家庭寄养实务研究--以X儿童福利院为例
浅析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四点半课堂”现状--以M机构为例
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民办孤独症机构的服务模式研究--以北京市K孤独症家庭支援中心为例
失独家庭生活困境、服务需求及小组工作介入研究--以北京市B街道和Z街道为例
城市0-3岁流动儿童家庭本位早期干预的成效研究
糖尿病重病患者(T1DM)的困境及其社工介入的探究--以W市某医院为例
人生回顾方法在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中的应用--以“宁养(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为例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现状研究与反思--以某社工机构为例
受暴妇女的社会支持状况研究--以十个个案为例
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1-3岁儿童服务的行动研究--以北京市F社区为例
隐蔽青少年问题行为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合作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
“夫妻家庭”儿童养育模式中照顾者的社会支持状况研究--以B市SOS儿童村为例
小组工作介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群体的行动研究--以花城市P社区为例
通过余暇活动对日本高龄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权力视野下的“中国式亲子关系”--基于“父母皆祸害”豆瓣小组中的亲子关系
北京市社会工作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
北京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信力的现象学研究--基于信任理论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互动对青年受众的影响分析
“证据为本”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实践模型--基于“宁养(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示范项目”的扎根理论研究
优势视角下高校“LGBT”社群的自我赋权与能力建设
流动儿童父母亲职压力自我应对策略研究
家政女工的社会支持研究--以北京市10位家政女工为例
上一页
[103]
[104]
[105]
[106]
[10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