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工作在社区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应用--以M社区“魅力吴文化”项目为例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魅力吴文化”项目概述 | 第9-12页 |
一、相关背景 | 第9页 |
二、项目简介 | 第9-10页 |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第二章 社区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分析 | 第12-22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2页 |
(一)文化 | 第12页 |
(二)传统文化 | 第12页 |
(三)社区社会工作 | 第12页 |
二、相关理论 | 第12-13页 |
(一)社会互动论 | 第12-13页 |
(二)生态系统理论 | 第13页 |
三、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一)关于社区文化定义的研究 | 第13-14页 |
(二)关于社区文化的现状问题研究 | 第14-15页 |
(三)关于社区文化建设基本途径的研究 | 第15-16页 |
四、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五、社区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分析 | 第17-22页 |
(一)孝道文化传承的失效 | 第18-19页 |
(二)饮食文化传承的欠缺 | 第19-20页 |
(三)曲艺文化传承的乏力 | 第20-21页 |
(四)其他文化传承的不足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方案目标与实务模式 | 第22-26页 |
一、方案目标 | 第22-23页 |
(一)总体目标 | 第22页 |
(二)阶段目标 | 第22-23页 |
二、实务模式 | 第23-26页 |
(一)模式 | 第23-25页 |
(二)项目活动大纲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实务内容 | 第26-42页 |
一、孝道文化活动 | 第26-31页 |
(一)中华经典社区大讲堂 | 第26-27页 |
(二)孝文化学习室 | 第27-29页 |
(三)孝心社区小报 | 第29-31页 |
二、饮食文化活动 | 第31-35页 |
(一)江南小吃制作 | 第31-32页 |
(二)美食达人秀 | 第32-34页 |
(三)健康饮食大碰撞 | 第34-35页 |
三、曲艺文化活动 | 第35-38页 |
(一)评弹说唱 | 第35-36页 |
(二)文艺表演 | 第36-38页 |
四、其他文化活动 | 第38-42页 |
(一)乒乓球比赛 | 第38-40页 |
(二)历史文化讲座 | 第40-42页 |
第五章 结果评估 | 第42-46页 |
一、满意度评估 | 第42-43页 |
二、效果评估 | 第43-46页 |
(一)项目活动完成情况对照表 | 第43页 |
(二)项目的成效 | 第43-45页 |
(三)社会影响 | 第45-46页 |
第六章 总结、反思与建议 | 第46-49页 |
一、总结 | 第46页 |
二、反思 | 第46-47页 |
(一)项目周期略短 | 第46-47页 |
(二)活动参与人员不固定 | 第47页 |
(三)对社区居民需求定位需要更精准、细化 | 第47页 |
(四)专业性有待提高 | 第47页 |
三、建议 | 第47-49页 |
(一)整合资源,开展可持续性项目 | 第47-48页 |
(二)开展具有多元效果的活动,尽量固定参与人员 | 第48页 |
(三)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需求评估 | 第48页 |
(四)提高执行团队的专业水平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