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6-8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6-7页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8-13页 |
一、关于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的研究 | 第8-9页 |
二、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 | 第9-13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13-19页 |
一、研究问题与假设 | 第13页 |
二、研究工具 | 第13-1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四、数据收集与统计 | 第15页 |
五、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六、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第16-19页 |
第四章 不同青少年事务社工群体的职业倦怠差异性 | 第19-24页 |
一、职业倦怠总体结果 | 第19页 |
二、职业倦怠在不同青少年事务社工群体的差异性 | 第19-24页 |
第五章 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第24-27页 |
一、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 | 第24页 |
二、自我效能感与个人成就感低落(反向计分)呈正相关 | 第24-25页 |
三、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 | 第25页 |
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 | 第25-27页 |
第六章 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29页 |
第七章 倦怠原因的“幕后操纵因素”研究 | 第29-39页 |
一、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29-30页 |
二、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路径分析 | 第30-31页 |
三、服务对象及专业性因素 | 第31-34页 |
四、综合制度因素 | 第34-37页 |
五、社会经济因素 | 第37-38页 |
六、工作难度因素 | 第38-39页 |
第八章 缓解青少年事务社工职业倦怠的措施分析 | 第39-42页 |
一、问卷数据中的各项措施总体分布情况 | 第39-40页 |
二、不同类别青少年事务社工缓解措施的差异情况分析 | 第40-42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42-48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42-45页 |
二、青少年事务社工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 | 第45-48页 |
第十章 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1 | 第51-58页 |
附录 2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