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抗战时期后方的献金运动
从“第三厅”到“文工会”--以抗战时期国统区文化工作为中心
抗战时期大后方社会救济问题研究
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在重庆的舆论平台研究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民营工矿业政策研究
抗战末期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研究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妇女救济事业研究
抗战时期重庆私立中学发展研究--以重庆私立复旦中学为例
抗战时期民族凝聚力的彰显与特点
沦陷时期无锡初等教育研究(1937-1945)
“老成谋国”与“通敌卖国”:全球化视野下的汪伪通敌(1938-1945)
政治还是民生?—伪政权黄河堵口研究(1938-1945)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当代启示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晋东南地区展开妇女动员的探析
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互助合作
山东抗日根据地对灾荒的治理及启示
中国中间党派研究:1937-1949
伪满时期《盛京时报·儿童周刊》研究
战争、国家与女性:抗战时期宋美龄的妇女动员
伪满洲国民族政策研究
国民政府时期特种教育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红枪会研究
从日本战史丛书和部队史看武汉会战
战后汉口日侨的训导与管理研究
抗战时期湖北难民救济研究--Take the Xuanen County in Hubei Province as the Example
抗战之后上海市棉布商业同业公会研究
陈诚抗战思想及其实践
罗家伦与西北建设考察团
抗战时期川康区食糖专卖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青年政策研究
国民党苏北敌后抗日游击战研究
延安革命根据地时期出版研究
抗日战争前后胡适派学人群的心路历程
战时广西宗教界的抗战救亡活动研究
新桂系时期广西学生军研究
永不消逝的记忆--中国女子大学口述史研究
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文化援助研究
晋西北根据地合作社研究
论晋西北革命根据地贸易政策的演变
日本占领期间晋北地区鸦片问题的调查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参议会研究
贵州抗战文化与文学研究
白修德与1942-1943年河南大灾荒研究
陕甘宁边区政府体制研究
抗战时期中美租借关系研究(1941-1945年)--以中国国防供应公司为中心
中国工程师学会研究(1912-1950)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的作用及领导方式研究
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