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抗日根据地对灾荒的治理及启示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3页 |
第一章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灾荒概况 | 第13-20页 |
·山东抗日根据地概况 | 第13-14页 |
·山东抗日根据地灾情概述 | 第14-17页 |
·水灾 | 第14-15页 |
·旱灾 | 第15-16页 |
·蝗灾 | 第16页 |
·其他灾害 | 第16-17页 |
·灾荒造成的影响 | 第17-20页 |
·灾荒促成社会混乱 | 第17-18页 |
·灾荒导致生态恶化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山东抗日根据地灾荒的成因分析 | 第20-26页 |
·自然原因 | 第20-21页 |
·气候因素 | 第20-21页 |
·地理因素 | 第21页 |
·社会原因 | 第21-26页 |
·日本侵略,加重灾荒 | 第21-23页 |
·经济技术落后,抗灾能力低下 | 第23页 |
·腐败的统治,加重灾荒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山东抗日根据地抗灾救荒的举措 | 第26-54页 |
·设立救灾机构,加强信息传递 | 第26-30页 |
·设立救灾机构 | 第26-27页 |
·加强救灾信息的传递 | 第27-29页 |
·救灾的宣传活动 | 第29-30页 |
·抗灾救荒的措施 | 第30-54页 |
·灾前防御措施 | 第30-33页 |
·临灾救灾措施 | 第33-46页 |
·灾后保障措施 | 第46-54页 |
第四章 山东抗日根据地灾荒治理的经验总结 | 第54-60页 |
·利用报刊等新闻传媒,进行救灾信息的传递 | 第54页 |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防灾救灾的意识 | 第54-55页 |
·密切联系群众,借用民间救灾经验 | 第55-56页 |
·加强经济建设和科技投入,保障救灾工作的有效开展 | 第56页 |
·重视群众工作,团结群众,发动群众 | 第56-57页 |
·“开源节流”,保障物资供应 | 第57-58页 |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视生态平衡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发表论文、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