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抗战初期中共上海地下党难民工作研究
陈公博时期伪上海特别市政府研究(1940.11-1944.11)
抗战时期大众文化的重要特征——悲壮美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宗教政策研究
抗战时期中外人士的延安观研究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解决多元化纠纷研究
1942-1945年陕甘宁边区模范村建设研究
抗日战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影响研究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比较研究
“中原大饥荒”与乡村社会
抗战时期国统区皖南行署专题研究
论抗战时期美国对国民政府的租借援助
抗战时期安徽县政改革研究
赫尔利使华时期蒋介石与美国在国共谈判中的合作与分歧
1935-1941年中国共产党对美政策的发展
抗战爆发前蒋介石对云南的两次巡视述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日伪军的宣传工作研究
华北抗日根据地货币研究
抗战时期解放区文化人眼中的农民--以文学界为中心
资源委员会与战时电力工业建设
抗战前十年江苏米粮集散市场运销研究(1927-1937)
南京攻略战中的日本海军
于学忠与鲁南敌后抗战
抗战初期正面战场上三次战役之比较
1937-1945年间日本对井陉煤矿的掠夺与“开发”研究
二战期间美国在华军事投入研究
琼侨联合总会回乡服务团研究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生问题研究
抗战时期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研究
抗战时期重庆保险业述论
抗战时期重庆银行业法制监管研究
蒋经国《新赣南家训》研究
张爱萍对华中抗战的历史贡献研究
全面抗战时期国际红十字组织对华援助研究
农林部西北兽疫防治处述论(1941-1949)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甘肃地方政治的重构
抗战时期国人西北书写与国族意识建构
抗战时期西南地区社会生活研究--以《旅行杂志》为中心
抗战时期的中间势力及其历史贡献研究
抗战时期大后方基础教育发展研究--以川、滇、黔三省为中心
国民党左派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研究
抗战时期大后方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以川、滇、黔三省为中心
抗战时期重庆工人收入与生活状况研究
第二十一兵工厂与抗日战争研究
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与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研究(1940-1950)
中共中央南方局对中间党派的统战工作研究
1945年中国军队入越受降对巩固新生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有利影响
黄绍竑与浙江战时经济研究
抗战时期“浙江省国民抗敌自卫团”研究
新疆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以新疆各族民众抗日募捐活动为例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