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7-12页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7页 |
(二) 相关概念界定 | 第7-8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四) 研究思路及重、难点 | 第11-12页 |
一、从第三厅到文工会的演变 | 第12-23页 |
(一) 演变概况 | 第12-19页 |
1、第三厅成立背景及经过 | 第12-15页 |
2、改组第三厅,成立文工会 | 第15-17页 |
3、文工会解散 | 第17-19页 |
(二) 国共关系的变化是其演变的主要原因 | 第19-23页 |
二、第三厅和文工会的工作情况 | 第23-42页 |
(一) 第三厅的工作及活动情况 | 第23-36页 |
1、举办大型抗日宣传征募活动 | 第23-30页 |
2、日常工作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 第30-33页 |
3、组织文艺队伍,深入战区慰劳 | 第33-36页 |
(二) 文工会的工作及活动情况 | 第36-42页 |
1、举办学术活动,创办刊物,以利文化抗战 | 第37-38页 |
2、领导“反战同盟”,收集敌情资料,为抗日服务 | 第38页 |
3、举行创作纪念活动,推动进步戏剧发展,冲破高压政治氛围 | 第38-42页 |
三、文化人士在第三厅和文工会的创作情况 | 第42-50页 |
(一) 戏剧 | 第43-45页 |
(二) 历史、哲学 | 第45-47页 |
(三) 美术、音乐 | 第47-50页 |
四、中国共产党对第三厅和文工会的领导 | 第50-55页 |
(一) 重视文化在抗战中的作用,努力建构文化统一战线 | 第50-51页 |
(二) 关心爱护文化人士,为进步文化运动导航 | 第51-55页 |
五、第三厅和文工会的历史影响和现实启示 | 第55-60页 |
(一) 有力推动战时宣传,竖起文化抗战的旗帜 | 第55页 |
(二) 影响战时国共关系走向 | 第55-56页 |
(三) 促进战时文化繁荣 | 第56-57页 |
(四) 对现今社会的启示 | 第57-60页 |
1、正视文化的影响力,注重文化人才的培养 | 第57-58页 |
2、拓展文化统战发展空间,巩固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
发表文章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