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不同测评方式的研究
公正敏感性对不公正信息加工的影响研究
希望与乐观:对心理危机预警干预研究
无意识思维动机对无意识思维效应的作用
亲社会视频游戏对游戏者人性化知觉的影响
基于动机维度的情绪效价强度效应研究
风险情境下的助人行为:依恋的作用及其机制
蓝和粉:颜色—性别隐喻研究
非期望刺激的生态性对无意视盲的影响
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其干预研究
残疾人歧视知觉对社会疏离的影响及其形成机制
大学生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及其中介变量的研究
活动参与对老年人认知损害的影响研究
初中学困生的心理行为问题:隔代教育的调查证据
特质自尊对被洞悉错觉的影响--基于隐藏和传达内部信息双重维度的探讨
情绪状态对心理距离与建构水平关系的调节作用
无意识思维范式下的直觉研究
青少年情绪调节增强调节与减弱调节的发展及其神经机制
基于认知控制和冲突监控--探讨方向知觉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
论心理的具身性功能模块观
DRM范式下错误记忆的老化效应研究
多媒体学习中的知识反转效应研究
场景对面部表情加工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
词汇理解中内隐空间表征激活的认知机制
成功老龄化他评量表的初步研制
当代医学生道德心理研究
安徽省某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自尊发展纵向研究
社交焦虑个体的注视方向和面部表情加工及其机制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面孔整体加工与执行功能的相关性
安徽省高校学报编辑心理健康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增强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实验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
住院网络游戏成瘾者人格特质、精神症状和游戏类型的关系研究
神经症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及正常人早年与父母分离经历的对照研究
网页自杀数据挖掘系统的开发与基于该系统的自杀流行病学调查
目标运动归因对表征动量的影响
中大班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与同伴交往能力关系研究
5-6岁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幸福观现状之比较研究
非政府组织成员心理契约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功能的研究
庄子与僧肇理想人格说比较研究
汉语母语者的空间化时间表征偏好
自我及他人决策中调节聚焦对损失规避的影响
4-6岁留守儿童自我提升的特点以及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基于中国交换生性格对其在交流项目中跨文化经历影响的研究
大学生抑郁认知易感者对任务无关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研究
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交往的关系
幼儿14个月共同注意与24个月执行功能、模仿能力的关系
大学生抑郁认知易感者的神经系统软体征
大学生媒体多任务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动机与人格》为核心文本的研究
上一页
[224]
[225]
[226]
[227]
[22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