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7页 |
| ·非政府组织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 ·非政府组织的起源和发展 | 第11-12页 |
| ·非政府组织的定义 | 第12-13页 |
|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社会的功能 | 第13-16页 |
| ·非政府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 第16-18页 |
| ·心理契约研究综述 | 第18-25页 |
| ·心理契约的定义 | 第18-20页 |
| ·心理契约的建立和维度 | 第20-23页 |
| ·国外对心理契约的研究 | 第23-24页 |
| ·国内的心理契约研究 | 第24-25页 |
| ·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综述 | 第25-32页 |
| ·组织公民行为的定义 | 第25-26页 |
| ·组织公民行为的维度 | 第26-29页 |
| ·组织公民行为的测量 | 第29-31页 |
| ·国外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 | 第31-32页 |
| ·国内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 | 第32页 |
| ·心理契约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研究综述 | 第32-37页 |
| 第二章 问题的提出 | 第37-41页 |
| ·已有研究的问题 | 第37-38页 |
| ·研究模型及假说的提出 | 第38-39页 |
| ·研究目的 | 第39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39-41页 |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40页 |
|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41-44页 |
| ·研究对象 | 第41-42页 |
| ·研究工具 | 第42-43页 |
| ·心理契约研究工具 | 第42页 |
| ·组织公民行为研究工具 | 第42-43页 |
| ·研究方法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44-53页 |
| ·非政府组织成员心理契约认知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 | 第44-47页 |
| ·性别 | 第44页 |
| ·年龄 | 第44-45页 |
| ·雇佣身份 | 第45页 |
| ·职务 | 第45-46页 |
| ·工龄 | 第46页 |
| ·婚姻状况和学历 | 第46-47页 |
| ·非政府组织成员组织公民行为的人口统计学变量检验 | 第47-50页 |
| ·性别 | 第47页 |
| ·年龄 | 第47-48页 |
| ·职务 | 第48页 |
| ·工龄 | 第48-49页 |
| ·雇佣身份 | 第49页 |
| ·婚姻状况 | 第49-50页 |
| ·学历 | 第50页 |
| ·非政府组织成员心理契约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 | 第50-52页 |
| ·心理契约总分与组织公民行为总分相关关系 | 第50页 |
| ·心理契约各分量表与组织公民行为总分相关关系 | 第50-51页 |
| ·心理契约各分量表与组织公民行为各分量表间相关关系 | 第51-52页 |
| ·非政府组织员工心理契约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回归分析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讨论 | 第53-61页 |
| ·非政府组织成员心理契约的特点 | 第53-55页 |
| ·非政府组织成员组织公民行为特点 | 第55-58页 |
| ·心理契约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探讨 | 第58-61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1-62页 |
| 第七章 建议与对策 | 第62-64页 |
| 第八章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附录 | 第70-74页 |
| 后记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