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丁尼生诗风之嬗变
权力规训和个体反抗-《第五个孩子》及续编《浮世畸零人》的福柯式解读
阿瑟·克拉克与刘慈欣科幻小说的差异研究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灶神之妻》的伦理冲突分析
托妮·莫里森《家》中黑人的创伤与救赎
日日新: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在其艺格符换诗中的语言功能实验
《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和共同体形塑
通往救赎之路:诺曼·梅勒《裸者与死者》中的暴力研究
意象·感觉·终结--超空间视野下《终结的感觉》中托尼的自我追寻
边缘人对自我身份的寻求与重建--空间批评视域下的《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解读
德勒兹后结构主义视角下小说《逃离》的分析
安部公房的身体书写
《米得尔马契》中玛丽·嘉思的叛逆—对伯纳德·帕里斯《再读乔治·艾略特》的批评
存在主义视角下《莫洛伊》中的责任观分析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论《生活与命运》中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今昔物语集》中观音造像故事研究
《今昔物语集》中的女鬼故事研究
古代越南使节旅桂诗文研究
意义的泛滥与消失—鲍德里亚内爆理论研究
《周易》与王禹偁散文关系研究
比较视阈下清代泰州回族俞氏家族文学研究
论迟子建小说的叙事艺术
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场景建构研究--以《人民文学》非虚构专栏作品为例
1980年代《诗刊》与“第三代诗”关系研究
李佩甫小说创作的现代性反思
新出唐代诗人墓志研究
《九歌》文图关系研究
1980年代的现实主义--以《一个和八个》等文学改编电影为例
李商隐尺牍研究
论葛水平小说的苦难叙事
性别视野中的乔叶小说
新世纪以来河南女作家小说人物群像研究
论吕碧城的文化选择及文学创作
“70后”作家路内中长篇小说研究
乔叶的小城文学研究
魏晋南北朝弹劾文研究
谢朓与齐梁诗歌新变研究
论魏晋风流背后的“丑”--以《世说新语》为中心的考察
《梅村诗话》研究
明代花间词接受研究
守护生命的尊严--叶广岑小说的生态解读
《拾遗记》文学研究
清代常州赵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
传统文士到近代作家之转型研究--以南社作家群为主
论中国现代新诗的歌谣化
历史变局中的林旭及其诗歌研究
启蒙视域下古代文学经典再生产研究--以20世纪上半叶《孔雀东南飞》戏剧改编为例
《诗经·商颂·长发》研究
梅尧臣论诗诗研究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