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当代文学(1949年~)论文

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场景建构研究--以《人民文学》非虚构专栏作品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4页
    一、关于非虚构的理解与界定第10-11页
    二、研究现状述评第11-13页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第13-14页
第一章 《人民文学》非虚构专栏与中国非虚构文学的渊源第14-18页
    第一节 中国非虚构文学的发起者第14-15页
    第二节 中国非虚构文学平台的提供者第15-16页
    第三节 中国非虚构文学创作理念的建构者第16-18页
第二章 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场景元素分析第18-30页
    第一节 非虚构文学场景的时空第19-22页
        一、场景叙事时间表现类型:线性时序第19-20页
        二、场景时空照应领域:外照应第20-21页
        三、场景时空范围:相对固定狭小第21-22页
    第二节 非虚构文学场景的人物第22-24页
        一、人物形象:幽影式人物群像第22-23页
        二、人物地位:人物<事件第23-24页
        三、人物作用:代表真实个体的存在第24页
    第三节 非虚构文学场景的事件第24-30页
        一、场景事件来源:来自无序不定的现实第24-25页
        二、场景事件表现形态:缺乏形式的非线性结构第25-27页
        三、场景事件照应模式:内外双照应第27-30页
第三章 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场景建构策略第30-42页
    第一节 场景元素的处理方式第30-37页
        一、报道人物而非臆造人物第30-33页
        二、展现事实而非讲述事实第33-37页
    第二节 场景元素内在组合规律第37-42页
        一、以“事”为根基的“树形”组合模式第38-40页
        二、场景元素组合规律及场景内在关系第40-42页
第四章 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场景的内在标准及写作建议第42-47页
    第一节 非虚构文学场景内在标准第42-44页
        一、真实性第42-43页
        二、文学性第43-44页
        三、情感性第44页
    第二节 非虚构文学场景写作建议第44-47页
        一、坚持以“事”为主,关注“吾土吾民”第44-45页
        二、身体真正行动,心灵真正在场第45页
        三、坚持真实,也坚守文学第45-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附录第51-5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980年代《诗刊》与“第三代诗”关系研究
下一篇:论迟子建小说的叙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