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欧阳修序跋研究
钱钟书文选学研究--以《管锥编》为中心
苏天爵《元文类》研究
作为无尽谈话的文学--布朗肖的文学可能性研究
论《土生子》中黑人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听”与“读”的变奏--论鲍勃·迪伦的“歌”与“诗”
托尼·莫里森《慈悲》中的记忆之场研究
《亨利四世》中的王权世俗化问题研究
霍桑小说中罪恶主题的审美阐释
巴赫金话语理论观照下的两个十诫文本
从自由意志到爱:《神曲》中的奥古斯丁传统及其转换
余华与卡夫卡小说的比较分析
论S.A.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的创伤书写
莎剧与中国古典戏曲超自然因素比较研究
保罗·弗莱雷文化行动理论视角下《土生子》解读
荻生徂徕交游诗考
论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中爱的缺席
审美与伦理:柏格森“绵延”的二重奏
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研究
海子诗歌中的“还乡”书写研究
司马迁对《尚书》的文学接受
原创话剧《那年,我们一起毕业》编剧阐述
劳伦斯诗歌中的生态思想--以《鸟·兽·花》诗集为个案研究
后现代语境下的袓克曼犹太知识分子多重角色论
从认知诗学角度分析鲍勃·迪伦歌词里的隐喻
雅克·朗西埃的政治美学思想
丘處機詩詞詞彙研究
王安忆小说矛盾设置的艺术性研究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复生故事生命意识研究
沈从文四十年代散文中的生命意识研究
论贾平凹小说的道家文化意蕴
现代中国文学的洋装书写--半殖民语境下的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
李佩甫小说中的重复艺术研究
李贤和陶诗研究
单复《读杜诗愚得》研究
金庸入史与武侠小说的文学史地位
熊文举贰臣心态和诗歌创作研究
中国作家的“南京大屠杀”书写
叶辛知青小说的伦理叙事
文化生态视阈下的阿来小说创作研究
五四侦探小说:都市里的新文学
民国游记中的重庆地理意象研究
新时期以来文学豫军的身体书写
1930年代的旅行体验和现代性想象--以《旅行杂志》(1927-1937)为中心
张岱散文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沈从文《边城》的诗化风格及教学研究
新时期湘西土家族文学研究
战时学院派知识分子的文学与人生--以《吴宓日记》为考察对象
半殖民语境下现代中国文学的教堂书写
知青文学的场域书写--兵团知青文学与插队知青文学比较研究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