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论第三代湘西作家的“湘西情结”--以田耳、于怀岸、龙宁英、刘萧为例
论王跃文小说的人性书写
张爱玲对台湾作家的影响--以朱天文、袁琼琼、苏伟贞为例
奥登的轻诗艺术研究
兽性与人性的冲突杰克·伦敦《海狼》之文学伦理学批评
对库切《耻》中的人物伦理身份解读
生态视角下《天堂》中两个社群的对比研究
《飞鸟集》中主要概念隐喻的研究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的《押沙龙,押沙龙!》
日本的《雪国》研究史
创伤视角下解读《库娜图》和《我的位置》中土著女性身份的不同构建
《歧路灯》的家族文化阐释
湛方生诗文研究
论聂勒的诗
明代中期题画词研究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家长形象研究
池州青阳腔目连戏研究--以《安徽池州青阳腔目连戏文大会本》《安徽池州东至苏村高腔目连戏文穿会本》为对象
晚清三大词话的词史观研究
易代之际安徽女作家的文化选择(1890-1920)
芦苇编剧艺术研究
许春樵小说论
葛亮小说中的生命美学研究
八十年代文学场域的知识者话语--“新写实小说”的知识分子研究
杭州会议与寻根文学的发生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高唐神女形象研究
《诗经·曹风》诗旨研究考辨
于坚诗歌的日常生活书写
中土菩提达摩叙事文本考论
南明时期冯梦龙身份意识转换研究
论新世纪小说中的寡妇形象
韩松科幻小说先锋性书写研究
五四伦理革命与冰心小说的伦理建构
民初《爱国白话报》小说研究
论“后知青小说”
李昂小说的女性意识研究
悲叹的呓语--《变形记》与《黄泥街》中的荒诞化叙事
经济视角下张爱玲小说的解读
曹勋行实著述编年考略
《诗经》自然物和诗人情志之间的隐喻关系探论
萧绎诗歌研究
柳永“屯田体”研究
原创话剧《加油闺蜜》的编剧阐述
论“80后”作家笔下的都市青年形象
节日民俗之于《六十种曲》意义研究--以端午节、中秋节、年节为中心
陈平原图文互文思想初探
明传奇中的生脚研究--以《六十种曲》为例
刘安节、刘安上研究
王尔德诗歌研究三题
托尼·莫里森《宠儿》的空间叙事研究
《芳华》的红楼空间与人物塑造研究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