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记》文学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第一章 《拾遗记》作者与成书考论 | 第19-37页 |
第一节 王嘉生平与文化性格 | 第19-24页 |
一、人生经历与文化性格 | 第19-22页 |
二、王嘉与魏晋志怪作家群 | 第22-24页 |
第二节 《拾遗记》成书考论 | 第24-37页 |
一、成书特征 | 第24-29页 |
二、故事分类 | 第29-37页 |
第二章 《拾遗记》的描写对象 | 第37-59页 |
第一节 广涉谶应与神仙的神怪描写 | 第37-43页 |
一、谶应表征与意指 | 第37-40页 |
二、神仙世界 | 第40-43页 |
第二节 类型化的人物群像 | 第43-52页 |
一、帝王群像——对照性与矛盾性 | 第43-46页 |
二、女性群像——悲美混融 | 第46-49页 |
三、贤臣奇士——人格理想 | 第49-52页 |
第三节 性质多样、形态各异的物象描写 | 第52-59页 |
一、物类物性 | 第52-53页 |
二、物形物态 | 第53-59页 |
第三章 《拾遗记》的表现形式 | 第59-71页 |
第一节 叙事特征 | 第59-65页 |
一、叙述顺序 | 第59-62页 |
二、叙述视角 | 第62-65页 |
第二节 语言特征 | 第65-71页 |
一、丽辞夸饰的描写语言 | 第65-67页 |
二、简洁畅达的叙述语言 | 第67-68页 |
三、庄谐并具的人物语言 | 第68-71页 |
第四章 《拾遗记》“萧绮录”探析 | 第71-83页 |
第一节 评录形态 | 第71-73页 |
第二节 评录方式 | 第73-75页 |
第三节 评录价值 | 第75-83页 |
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