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活与命运》中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АВТОРЕФЕРАТ | 第4-5页 |
摘要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1-12页 |
第二章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流变 | 第12-24页 |
2.1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 第12-14页 |
2.1.1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基础 | 第12-13页 |
2.1.2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确立 | 第13-14页 |
2.2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 第14-17页 |
2.2.1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提出 | 第15-16页 |
2.2.2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与繁荣 | 第16-17页 |
2.3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 第17-24页 |
2.3.1 白银时代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传统 | 第18-19页 |
2.3.2 苏联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传统 | 第19-22页 |
2.3.3 后苏联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传统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格罗斯曼和《生活与命运》 | 第24-30页 |
3.1 格罗斯曼及其创作 | 第24-27页 |
3.2 《生活与命运》——伟大的史诗性巨著 | 第27-30页 |
第四章 揭露斯大林时代的社会溃疡 | 第30-40页 |
4.1 对极权主义及其弊端的鞭挞 | 第30-36页 |
4.2 对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抨击 | 第36-40页 |
第五章 再现极端环境下人的崇高与卑劣 | 第40-51页 |
5.1 军人形象 | 第40-43页 |
5.2 女性形象 | 第43-46页 |
5.3 知识分子形象 | 第46-51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