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的尊严--叶广岑小说的生态解读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国内外学术领域针对生态书写研究现状概述 | 第10-12页 |
叶广岑创作研究现状概述 | 第12-13页 |
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 第13-16页 |
第一章 叶广岑及其生态思想 | 第16-24页 |
第一节 叶广岑“守护生命尊严”的生态思想 | 第16-20页 |
一、人与自然互利共生的自然生态 | 第17-18页 |
二、合乎自然之德的社会生态 | 第18-19页 |
三、人与自身健康相处的精神生态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叶广岑生态思想的由来 | 第20-24页 |
一、外在环境——坎坷波折的人生经历 | 第21-22页 |
二、内在因素——气韵与修养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自然生态——野生动物与山林万物的尊严 | 第24-34页 |
第一节 山鬼、生灵与人共舞的生命家园 | 第24-28页 |
一、绿色山林的美丽与尊严 | 第24-26页 |
二、敬畏生命:灵魂高贵的众生灵 | 第26-28页 |
第二节 家园的失落——不应被忽视的生命哀歌 | 第28-34页 |
一、生灵的怒啸与山鬼的叹息 | 第28-30页 |
二、拯救动物:圈养与放归的尺度 | 第30-34页 |
第三章 社会生态——自然中的“人与人” | 第34-42页 |
第一节 人类社会之德——节制与自然 | 第34-37页 |
一、简朴和乐的家庭氛围 | 第34-36页 |
二、仁义淳朴的山村桃源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失衡的社会生态 | 第37-42页 |
一、官宴、葱油面与吃的欲望 | 第38-40页 |
二、无利不往的新型人际交往模式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精神生态——人与生命自我的对视 | 第42-52页 |
第一节 人的精神家园——古道莽林与生命信仰的追寻 | 第42-46页 |
一、傥骆道与杨贵妃:人的倔劲儿与理想的距离 | 第42-44页 |
二、以优良传统和自然为师:谦逊与自尊 | 第44-46页 |
第二节 坍塌的“老县城”与精神的裂痕 | 第46-52页 |
一、巧克力与都市精神流感 | 第46-48页 |
二、颤或长虫:信仰的危机 | 第48-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