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弹劾文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研究缘起 | 第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弹劾文的产生与发展 | 第16-34页 |
第一节 弹劾文的产生 | 第16-25页 |
一、弹劾文的范围 | 第16-21页 |
二、弹劾文的文体归类 | 第21-24页 |
三、弹劾文的产生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弹劾文的发展 | 第25-34页 |
一、魏晋弹劾文发展概况 | 第25-28页 |
二、南朝弹劾文发展概况 | 第28-32页 |
三、北朝弹劾文发展概况 | 第32-34页 |
第二章 弹劾文的思想内容 | 第34-54页 |
第一节 弹劾文的思想基础 | 第34-41页 |
一、忠君思想 | 第35-37页 |
二、等级观念 | 第37-39页 |
三、典宪合一 | 第39-41页 |
第二节 弹劾文的政治内容 | 第41-48页 |
一、权利之争 | 第41-45页 |
二、不任所职 | 第45-48页 |
第三节 弹劾文的社会内容 | 第48-54页 |
一、违背丧礼 | 第48-51页 |
二、有悖伦理 | 第51-54页 |
第三章 弹劾文的艺术表现 | 第54-68页 |
第一节 布局谋篇 | 第54-57页 |
一、理有典宪 | 第55页 |
二、术在纠恶 | 第55-57页 |
第二节 语言表达 | 第57-62页 |
一、魏晋弹劾文语言特点 | 第58-60页 |
二、南朝弹劾文语言特点 | 第60-62页 |
第三节 修辞手法 | 第62-68页 |
一、用典 | 第63-64页 |
二、对比 | 第64-65页 |
三、比喻 | 第65-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6-78页 |
附录 | 第78-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