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基督教
社会转型视野下的身份建构--贵阳石头寨布依族天主教信仰研究
基督教爱观分析
黑龙江地区东正教与天主教传播方式比较研究
自由的失落--论别尔嘉耶夫的客体化思想
浅析蒂里希宗教对话思想--一种“非皈依,但对话”的终极关怀
基督教在贵州社会活动的历史考察(1877-1949年)
美国传教士裨治文与澳门
论“耶儒结合”--浅析利玛窦的《天主实义》
以“信”废“用”--贾玉铭生平及其灵命神学研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东正教会社会影响研究
大众媒介与天主教信仰实践研究--基于云南茨中村的民族志调查
女性主义神学之女性观研究
基督教对美国废奴运动的影响
信徒“传”教身份“二重性”的调适--以哈尔滨南岗区某基督新教堂为例
农村基督教对基层政权的影响--以Y县为例
复活的上帝—探析朋霍费尔的神学理论
蒂利希宗教观研究
进化论与基督教关系研究
马克安神学思想研究
农村社区基督徒的社会关系研究--基于一个村庄的质性研究
西方倪柝声之研究(1972-2006)
艾儒略《天主降生出像经解》之研究
马应彪与先施公司的基督化问题研究
英国圣公会与近代霞浦社会
在叙事中成就有德性有品格的人--哈弗罗斯思想导论
基督教社会服务组织的身份建构--以厦门RA为例
民国时期基督徒知识分子的社会关怀--以罗运炎为例(1914-1937)
近代瑞典传教团在喀什噶尔的活动及影响
农村基督教发展对信众社会资本影响研究--以鲁南N村为例
近代中国基督徒精英的量化研究--以贝德士《中国基督徒名录》为中心
马丁·路德的婚姻神学思想研究
临在、赦罪与联合浅析马丁路德之圣餐神学
基督教新右翼运动的先驱杰里·法维尔的政治参与研究--基于心理学应激理论的分析
历史与汉语神学—明末清初天主(上帝)存在的证明研究
中国安息日会运行模式初探--以城市安息日会S和农村安息日会W为例
试析巴黎大学对终结“教会大分裂”的作用
岭南近代教堂神圣空间的解读
以撒与基督:罗马书中“以撒被缚”的“文本间回声”
明末清初天主教在杭州地区的渗透与士人的互动
二世纪基督教教义的独立与教派分化
清末来桂女传教士璧丽珍研究(1902-1910)
白俄罗斯旧礼仪派及其文化影响
古铁雷兹的解放观—对《解放神学》的文本解读
施莱尔马赫原罪理论研究
浅论基督教救赎思想
碰撞与共生:农村基督教本土化过程中与民间信仰的关系研究--以甘肃省L村的调查为例
近代天主教在藏区的传播--以滇西北的茨中村为中心的历史文化研究
爱人而助人--一个基督徒社工的天职观
东正教在中国东北的传播研究--以中东铁路为中心
社会建设视角下的农村基督教传播研究--以河南省漯河市F村为例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