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江苏农民离村研究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主选举
美国富布赖特计划在中国的早期实施(1947~1949)
南丰白舍圩特种教育实验区研究(1934-1937)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协会问题研究
国家责任与社会控制:南京国民政府社会保障立法研究
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人民权利的研究
苏区的阶级与婚姻研究
从和平斗争到武装起义--二十世纪20年代安源工人运动新探
中央苏区土木工程建设与社会变迁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江西户政
“赣政十年”期间(1932-1942)的江西县政
伪满洲国殖民教育特征及其影响研究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论纲
伪满教科书对历史事实的篡改
“鲁案”善后问题研究
抗战时期大学课程调整
冯玉祥驱逐溥仪出宫事件之社会反响--兼论社会各派对民主共和的认识
张学良时期东北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研究
国民政府时期的蒙古自治--从百灵庙自治运动到绥境蒙政会成立
山东抗日根据地锄奸研究
战争·灾荒·瘟疫--抗战时期馆陶历史之管窥
十年内战时期社会称谓研究
20世纪20年代广东毫银问题研究
国民党五届九中全会研究
抗战时期妇女运动研究--以《妇女共鸣》(1937-1944)为研究中心
支撑抗战大业:抗战时期广东省国统区财政变革研究
广东省临时参议会研究(1939-1946)
抗战时期美国来华记者眼中的国民政府
抗战前十年西北电信建设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中共执政经验研究
山东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外语教育研究
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时期的都市计划研究
山东国民政府文化政策研究(1928-1937)
国民党政府劳工政策研究(1927-1949)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茶政研究(1927-1937)
战争·革命与吕梁山区社会之演变--1937-1945年临县乡村社会研究
对中共土地政策的合理性研究--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北神府县八个自然村为例
中共重塑下的晋西北乡村--“张初元模式”与乡村权威1940-1945
太行根据地乡村权力结构的变动
中共土地革命与乡村政权之演变--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北神府县八个自然村的研究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戏剧研究
从对立到互助--山西根据地婆媳关系的转变
山西抗日根据地传媒文化特点研究
试论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农业科技
长征历史地位和作用新探
浅论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对日妥协
抗战时期马列著作的翻译及其影响
蒋介石、张学良与中东路事件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