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试论中共对蒋介石政权的阶级基础及其政权内部派别的认识过程
抗战与民众动员--以四川省战时乡村服务团为中心考察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禁烟禁毒斗争
抗战时期四川征用民工探析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推行国民教育制度述论(1940年-1945年)
抗日战争时期党员队伍建设研究
加拉罕对华活动述评
大革命时期冯玉祥与苏联关系述评
抗战时期过境越南运输问题述论
显赫的起点 无奈之结局--马歇尔与1946年国共停战谈判述评
1923年抵制日货运动考察
“战国策”派的“法西斯主义”思想
孙中山晚年的外交思想、实践及其影响
抗日战争期间我国高校内迁研究
新四军与安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对外贸易发展研究--外贸发展及对工业化作用分析
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原因
中国抗战时期“时评”研究(1941—1945)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以皖南事变为例
试论“西北科学考查团”的人才培养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农业行政
孔祥熙与战时税制
抗战时期大后方社会变革中的西南实业会--以《西南实业通讯》为主要史料的考察
抗战时期重庆经济“外引”“内联”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的于右任研究
民国闽西扶植自耕农研究(1941-1948)
20世纪30年代初东北的走私问题
后“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的兴起及相关问题研究--兼论本土语境中的文化民族主义
20世纪20年代甘肃灾荒救济
梁启超晚年讲学讲演活动研究
张嘉璈与中苏东北经济合作交涉
论二战时期国民政府对苏联的外交
新式人格的塑造--以《学生杂志》(1921-1926)为线索考察20年代早期青少年的现代美育
马仲英述评
中苏关系研究(1917—1924)--一种多元要素平衡理论的分析框架
战后广州市商会研究(1946-1949)
战后招商局广州分局研究(1945.9-1949.10)
中国植物油料厂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办事处研究(1945.9-1949.9)
战后初期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问题新探(1945—1949)
民国时期广州市贫民教养院初探(1928—1933年)
战后国民政府对汉奸的审判(1945~1949)
抗日战争时期广东的干部训练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大后方的职业教育
蹒跚的第一步--从婚恋家庭的视角透视五四以后女性意识的觉醒
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研究--以乡村借贷关系的变动为中心
国民政府与民国电信业(1927—194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民生计问题研究--以政策法令为视角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研究
试论傅作义与绥远抗战
抗战时期贵州的县政建设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