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华盛顿会议期间的国民外交(1921.6~1922.2)
北伐前后湖北的商民协会--以大革命时期的武汉为讨论中心
抗战时期河南的难民问题与难民救济
抗日战争时期薛岳研究
北京教育界索薪运动研究(1921—1927)
华中抗日根据地货币研究
抗战时期陈诚与鄂西地区的土地改革
中央苏区红军优抚制度研究
抗日战争中期和后期鄂西北战场的三次会战述论
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农会与社会动员--以浙、陕两省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南京国民政府《工厂法》研究:1927-1936
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的历史经验研究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联合会研究
北泉议礼初探--《中华民国礼制》的形成与评价
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偏差及其原因探析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建设
解放战争时期的大行政区制度研究
中国五四运动与韩国三一运动的比较
1941-1945年中国战时大国地位得而复失的历史演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抗战时期桂林教育发展研究
中国青年党的抗战建国思想研究
试论蒋介石的民族主义(1927-1937年)
南京政府时期江西特种教育的历史考察
湖南国共两党关系的嬗变(1923—1927)
王东原与战后湖南重建(1946年—1948年)
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研究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陈独秀胡适教育思想比较
《甲寅周刊》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1925—1927)
吴景濂与护法运动
先进文化视域下的第一次国共合作
论抗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及其当代价值
30年代初思想界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考察
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论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村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论南京政府宪政时期政治体制
研究系与五四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的民众反应--以《申报》、《大公报》、《盛京时报》的报道为例
制宪国民大会代表选举过程述论
1939-1942年四川省粮食囤积居奇及国民政府的处理措施
抗战时期难民群体透析
浅论太平洋战争时期宋子文在争取美国援助过程中的作用
论四十年代中后期国民党地方组织的没落
毛泽东与抗大的创建和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党派的历史贡献与斗争特点
《新生命》月刊的日本观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