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国共两党与1937年前后陕西国统区的学生运动
20世纪20年代初国民党“师俄”革命建国的历史考察
变俗与变政--上海市政府民俗变革研究(1927-1937)
陕甘宁边区政府缉私研究(1937-1949年)
论抗战时期西安警察行政与城市社会控制
陕甘宁边区乡村治理模式研究(1937—1945)
江苏省棉产改良与推广研究(1927-1937)
五四精神的叙述与实践--以巴金的生活与创作为考察对象
上海公立高校教师工薪收入及生活状况考察(1930年代—1950年代)
土地革命时期上海地下党群众工作研究
1934年安徽旱灾赈济研究
一九二九:同乡与赈灾--旅平河南赈灾会研究
变局中的商人抉择--上海商业联合会研究
上海市公务人员工资及生活状况考察(1930-1956年)
试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上海工人住房问题及政府对策
“三三制”政权中党政关系初探
冉升的明星?堕落的女性?:1920年代上海的电影女明星
关于20世纪20年代上海美专模特儿问题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日军俘虏政策研究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执政实践的经验研究
抗日救亡时期救国会蓬勃发展原因探析—心理学视角
1924-1937年国共两党基层党组织建设比较研究
英美烟公司在华后期经营状况之考察(1937—1949年)
时局动荡时期上海市工业会研究
上海市华界中小学学校卫生研究(1929-1937)
解放前夕上海官僚资本研究--以接管为视角
傅筱庵时期伪上海特别市政府(1938.10~1940.10)
从《妇女杂志》看1920年代的城市妇女
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办驿运研究
抗战时期的四川电力工业
抗战时期成都市防空建设述略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征兵工作--以四川省温江县为中心的考察
抗战时期四川省农业改进所研究
抗战胜利前后中间势力建国方案研究
抗战时期四川垦殖运动初探
救亡与救穷的双重使命--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1933—1940)
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纪念孔子诞辰活动的历史考察
抗战时期四川煤矿业研究
川陕苏区的土地改革与基层政权构建--20世纪三十年代乡村社会革命的个案分析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省县行政制度与权力研究(1927年-1937年)
抗战时期我国兵险业研究
抗战时期的高校学生救济
川陕苏区农业生产问题研究
抗战时期的四川社会教育
抗战时期西川邮政研究
抗战时期四川报业研究
抗战时期的儿童保育研究--以四川和重庆为中心的考察
抗日战争时期后方的节约建国储蓄运动
“五四”前后巴蜀文化的现代化
抗日战争与毛泽东党内核心领导地位的确立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