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涉县土地改革研究(1938-1949)
评南京国民政府之改订新约运动
华北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道德建设研究
1937-1949年晋察冀边区疫病问题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青年救国会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难民安置政策研究
山本条太郎与满铁经营述略
保甲制度与伪满时期日本对东北农村的殖民统治--以白城地区为中心
福建省第一届临时参议会述论
东北流亡学生抗日救亡运动评述(1931-1936)
减租减息与淮北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变迁
试论解放战争时期“中间路线”的历史演变
论共产国际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民国时期广西粮食流通网络探析(1930—1945)
资源委员会与美国的技术贸易(1932-1949年)--以电工工业为透视点
中国中央银行的现代化(1928—1945)--以银行立法为视角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科技人才管理的实践与启示
论日军对阆中的大轰炸(1941)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江苏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以国立大学为中心(1927—1937)
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乡村政权建设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治藏政策研究
抗战时期昆明市中下层市民经济生活考察
西北局民族工作研究(1941-1949年)
抗战时期晋绥边区劳动英雄运动研究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武装研究
陕甘宁边区政府金融工作实践探究
抗日战争后期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以赫尔利与美国驻华人员的争论为视角
1942-1945年国共关系的演变--以国共双方的元旦贺词为视角
太岳革命根据地中等学校教育研究(1940-1949)
丁文江政治倾向及其实践考察
民国时期江西公路修筑及路网研究(1911-1936)
《女子月刊》对中国女性职业问题的探讨
南昌行营研究
新四军在江都县开展的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研究(1939-1945)
大正时期的综合杂志对五四运动的认识--以1919年《中央公论》和《太阳》为中心
延安新秧歌运动中的民众动员问题研究
社交媒体中抗日战争集体记忆的话语建构--以新浪微博在“9·3阅兵”期间的发帖为例
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民族之魂
解放战争时期榆林地区国民党军起义研究
全面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妇女运动比较研究
从“政闻社”到“国社党”:张君劢政党理念及其实践(1907-1938)
桂林抗战文化对外交流研究
伪满时期日伪当局宗教统治研究
抗战时期宪政思想研究
民国时期广西粮食价格研究
新桂系时期广西赈灾救济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社团立法研究(1927~1937)
民族危机下的中国宪政运动--以20世纪30年代天津《益世报》为中心
近代台湾涉外事务中的道台研究
《中国青年》(1923-1927)对国家主义的批判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