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明访·暗战: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与国共舆论宣传战
国民政府时期“西北开发”考察行记中的民族问题与国族建构
国内近三十年江桥抗战研究综述
沦陷时期齐齐哈尔军民抗日活动研究
五四时期的道德革命研究--以婚姻、家庭观为中心
1920年代上海民间商人团体的选举活动--以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为分析中心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民众动员研究--以晋察冀边区为例
“毒盐案”前后南京食品卫生管理的嬗变(1927-1937)
抗战前夕中国民众的社会生活与社会心态--以《中国的一日》为透视点
《中央周报》与国民党政治宣传(1928-1937)
中国物理学会研究(1932-1936)
南京国民政府工厂检查制度研究
抗战时期蒋经国干部训练研究
战后国民政府在青岛的政治接收与肃奸(1945-1948)
抗战时期的重庆《扫荡报》研究
框架理论视域下国共战时舆论宣传比较--以解放战争时期《中央日报》和《人民日报》对淮海战役报道为例
阎锡山民族复兴思想研究(1912-1945)
抗战时期中共成都党组织述论(1937-1945)
论抗战时期四川财政管理及收支结构的演变(1937-1945)
抗战时期的浙江旅渝同乡会研究
女权、政治与空间--上海“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研究(1924-1949)
抗战初期上海救亡演剧队研究(1937-1938)
从“妖档”到“妇女之光”—近代社会变迁下的普余社女弹词研究
1942—1945年军统上海抗日活动研究--以锄奸和策反为中心
抗战时期成都平原地区县长出巡活动研究
1927-1945年重庆市内渡江客运业发展转型--以重庆轮渡公司为线索的研究
抗战时期四川药品管理研究(1937—1945)
天芦名雅邛大战役研究
唯物史观与《南京大屠杀辞典》编纂研究
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若干因素研究(1914-1924)
《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及历史选择
甘地在中国:思想解读与形象变迁(1919-1948)
名伶之死:1947年筱丹桂自杀事件研究
抗战时期第三届广西学生军研究(1938-1941)
南京国民政府国防部研究(1946-1949)
论国民政府对花园口事件的善后处理
湖南省抗战阵亡将士纪念设施调查与研究
关东军对东北的军事调查研究
伪满时期东北保险业研究
浙江省抗战阵亡将士纪念设施调查与研究
江苏省抗战阵亡将士纪念设施的调查与研究
关于张季鸾的留学经历以及日本观--基于《夏声》、《民立报》、《雅言》的言论考察
抗日战争时期湖南田赋征实若干问题研究
论伪满洲国的日本神道“国教化”
浅议伪满洲国的“国防力量”
湖北省抗战烈士纪念设施调查与研究
20世纪20至40年代“工农立国”之争的现代意义探讨
中共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的作用研究
国共两党与北伐前后的革命外交研究(1923-1929)
巨灵与藤蔓:鲁南大刀会及黄石山惨案研究1900-1940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