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东方杂志》视野下的民国娼妓问题(1914-1945)
近代天津租界地理研究
江南制造总局的海防译著研究
慈禧“西狩”与清末新政的肇始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陕西社会救济研究
甘肃辛亥革命研究
清末廷试留学毕业生群体研究
文化遗产旅游视角下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研究
博弈与嬗变:晚清轮船招商局官商关系探赜(1872-1911)
“天之所动”:清末民初潮流意识之兴起(1895-1925)
民国初年婚姻习俗的变革
革命还是宪政:辛亥革命时代两种思维及其论争
日俄战争后日本与抚顺煤矿
近代美国公理会在鲁西北活动研究
晚清南非契约华工研究
北洋时期职业外交研究--以陆征祥为中心的个案考察
政治变革与身份认同--近代知识女性的“贤妻良母”观(1898-1918年)
晚清广西灾荒及荒政研究(1840-1911)
清朝中后期中缅宗藩关系研究
《申报》的日本观(1872年-1895年)
民国时期甘肃禁绝妇女缠足研究
民国期间晋西北地区灾荒初探
论李根源的治边实践及治边思想
民国前期的尊孔、“反孔”与山东各界的反响
光宣时期吉林旗人生计研究
论清末立宪派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东海关历史沿革研究
万承风的家乡关注研究及相关文献辑录
《畴人传三编》研究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潮流中的点滴:陶希圣政治思想探析(1928-1949)
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国家领土主权构建--以晚清海洋国防为视角
晚清满汉政策调整研究
民国财产继承制度研究--以1945至1949年上海地方法院案卷为例
商法、商会与同业公会:以近代南昌为例
北洋海军战败原因的再探讨--基于后勤视角剖析
民国时期湘潭县私立教育研究
近代以来山西稻作研究
从山塘到虎丘:清末民国时期的苏州城市与社会文化
范文澜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历史研究的价值初探--以《中国近代史》(上册)为例
汪山土库程氏家族与基层社会管理研究
清末新政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全面启动
永安教案探析
清末天津禁烟运动(1906-1911)--以民间禁烟组织为中心的研究
李鸿章技术现代化思想研究
试论中法战争期间张佩纶的主战思想
晚清地方财权的扩张--以咸同年间江西财政变化为视角
清至民国青海旱灾及社会应对研究
近代宁夏南部山区的教育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尊孔读经下的山东实践表达(1927-1937)
近代济南开埠与城市转型--以商埠区为中心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