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广西灾荒及荒政研究(1840-1911)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文中的图表目录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学术史回顾 | 第10-11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1页 |
三、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四、资料来源 | 第12-13页 |
五、有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6页 |
一、广西的地理概况、气候概况、水文特征 | 第16-22页 |
(一) 广西的地理概况 | 第16-17页 |
(二) 广西的气候状况 | 第17-19页 |
(三) 广西的水文特征 | 第19-22页 |
二、晚清广西的灾荒 | 第22-39页 |
(一) 晚清广西的灾况 | 第22-28页 |
1. 水灾灾况 | 第22-23页 |
2. 旱灾灾况 | 第23-25页 |
3. 蝗虫灾害灾况 | 第25-26页 |
4. 其它灾害的灾况 | 第26-28页 |
(二) 晚清广西灾荒的成因 | 第28-31页 |
1. 自然因素 | 第28页 |
2. 人为因素 | 第28-31页 |
(三) 晚清广西灾荒的特点 | 第31-34页 |
1. 水灾特点 | 第33页 |
2. 旱灾特点 | 第33-34页 |
3. 蝗灾特点 | 第34页 |
(四) 晚清广西灾荒的影响 | 第34-39页 |
1. 在政治方面的影响 | 第35-36页 |
2. 在经济方面的影响 | 第36-37页 |
3. 在文化上方面的影响 | 第37-39页 |
三、晚清时期广西的荒政 | 第39-51页 |
(一) 晚清政府赈灾救灾的措施 | 第39-42页 |
1. 晚清荒政的措施及程序 | 第39-41页 |
2. 晚清政府对广西的救济情况 | 第41-42页 |
(二) 民间赈灾救灾的措施 | 第42-47页 |
1. 广西民间以赈活动兴起的原因 | 第43页 |
2. 广西民间的赈灾救灾措施 | 第43-44页 |
3. 媒体的报道 | 第44-47页 |
(三) 晚清广西荒政的利弊得失 | 第47-51页 |
1. 晚清广西荒政的积极作用 | 第47-49页 |
2. 晚清时期广西荒政的不足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86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6-87页 |
后记 | 第87-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