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尔雅》文献研究
西汉以前古籍中相同或类似内容重复出现现象的研究--以出土简帛古籍为中心
刘熙载《艺概》及其创作研究
从非彼无我到依经立义--《论语》中的“他者”特质与诠释模式
杜甫旅食京华研究
刘琨研究
齐梁文风批判研究
韩愈六朝文学接受研究
宋前目录与文集编撰中的诗文分合考察
清嘉道年间的女性声音--论才女汪端的文学创作和文学处境
文化坐标的构建--论冯骥才文化立场的内在同一性
冯骥才与从维熙八十年代“文革”题材作品比较
东坡故事的流变及其文化意蕴
陈子龙诗文创作与文学思想
视觉文化语境中刘恒的创作选择
朱自清诗学思想研究
姚鼐“义理、考据、辞章”的现代阐释--当代写作学的观照
中古时期西南地区的巫鬼文化
鸳鸯蝴蝶派评价史研究
陈孚《交州稿》与元代的中越文化交流
奏议语体修辞及继承价值探微
“顾彬事件”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话语生态反思
桓谭文艺及美学思想研究
沈从文作品中的人性启蒙理想
新时期文学三十年文学思潮与基督教文化
体物、感物与观物--古代文学中的主客关系论
成都抗战时期的文学
新时期文学三十年作家身份与基督教文化
记忆与光照--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忏悔意识
新时期文学三十年文学文本与基督教文化
汉晋时期地方教育与文学关系研究
《韩非子》寓言研究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当代美学诠释
论中国当下文艺批评价值重建
精神分析学与钱钟书诗学研究
论上海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张力与对话(1843-1919)
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文学出版研究(1978-2008)
施蛰存诗文论
基于勒菲弗尔三要素理论对译者梁实秋的研究
安妮宝贝与大众文化生产问题
明代苏州文氏家族作家研究
清初天主教文人许缵曾研究
明代扬州府作家研究
1930年代的大众文化:大都会的现代性想像与追寻
追忆消逝的“摩登时代”--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上海怀旧文学
我们时代的书店文化--上海书店文化及其变迁、消费和生产
李流芳论考
政治与艺术纠葛下的别样人生--论何其芳与延安文艺
李翱生平与思想新论
唐代京兆韦氏家族与文学研究
上一页
[201]
[202]
[203]
[204]
[20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