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施蛰存创作重心的转移 | 第9-17页 |
(一)三十年代现代派的代表 | 第10-12页 |
(二)抗战时期向“学院派”的转变 | 第12-15页 |
(三)八九十年代的学者风范 | 第15-17页 |
二、施蛰存各时期散文创作分析 | 第17-27页 |
(一)三十年代的小品文 | 第18-21页 |
(二)散文创作的转型 | 第21-27页 |
三、 施蛰存各时期诗歌创作分析 | 第27-43页 |
(一) 现代派诗歌的理论倡导 | 第27-32页 |
(二) 现代派诗歌的创作实践 | 第32-38页 |
(三)贯穿一生的旧体诗创作 | 第38-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