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12页 |
第一章 桓谭文艺及美学思想的产生背景 | 第12-24页 |
第一节 桓谭文艺及美学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 第12-15页 |
第二节 西汉后期的思想特点及儒学的发展 | 第15-20页 |
第三节 前代思想家对桓谭的影响 | 第20-24页 |
第二章 桓谭的文艺思想 | 第24-37页 |
第一节 美与善的关系 | 第25-28页 |
第二节 文质关系 | 第28-30页 |
第三节 伏习象神说 | 第30-34页 |
一、创作者和创作环境 | 第30-32页 |
二、伏习象神说 | 第32-34页 |
第四节 文艺革新观 | 第34-37页 |
第三章 桓谭的美学思想 | 第37-50页 |
第一节 美学概念 | 第37-41页 |
一、清 | 第37-38页 |
二、形、神 | 第38-41页 |
第二节 自然美与人工美 | 第41-44页 |
第三节 审美心境 | 第44-46页 |
第四节 知音论——审美鉴赏 | 第46-50页 |
第四章 桓谭文艺及美学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 | 第50-55页 |
第一节 王充对桓谭思想的继承 | 第50-52页 |
第二节 刘勰对桓谭思想的继承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按作者姓氏拼音字母为序) | 第56-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