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明代扬州府作家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1页
绪论第11-23页
 第一节 关于本课题的若干说明第11-15页
  一、本课题的目的、意义第11-13页
  二、研究方法和几个问题的说明第13-15页
 第二节 扬州的历史文化和文学概况第15-17页
 第三节 明代扬州教育、文化发展状况第17-21页
  一、教育和科举第17-19页
  二、独特的扬州文化第19-21页
 第四节 明代扬州籍作家地理分布第21-23页
第一章 明前期(洪武—宣德)作家第23-44页
 第一节 开国之音——汪广洋第23-31页
  一、有善始没有善终的仕途人生第23-24页
  二、帝相权力之争的牺牲品第24-25页
  三、一代开国之音的文学成就第25-31页
   (一)、前后不同的创作风格第25-28页
   (二)、别具一格的题画诗第28-29页
   (三)、一点辩驳第29-31页
 第二节 靖难英烈——茅大方第31-36页
  一、舍生取义的英勇壮举第31-32页
  二、贬视诗歌的价值取向第32-34页
  三、忠君守节的主题思想第34-35页
  四、《希董先生遗集》版本流传第35-36页
 第三节 中朝使者——陆顒第36-41页
  一、中朝使者的传奇人生第36-38页
  二、诗、书、画“三绝”的艺术成就第38-41页
 第四节 其他诗人第41-44页
第二章 明中前期(正统—弘治)作家第44-67页
 第一节 郎署文学开导者——储巏第44-48页
  一、为官清廉的仕途第44-45页
  二、融合“两派”的风格第45-47页
  三、著述版本的流传第47-48页
 第二节 五朝元老——高谷第48-52页
  一、生平经历第48-49页
  二、性格特征第49-50页
  三、文学成就第50-52页
 第三节 散曲名家——王磐第52-58页
  一、独特个性第52-53页
  二、创作概况第53-54页
  三、艺术特色第54-58页
   (一)、徘谐讽刺之曲——恢谐滑稽,夸张强化第55-56页
   (二)、清丽闲适之曲——平易浅近,质朴自然第56-57页
   (三)、失意愤世之曲——寓深于浅,含蓄蕴藉第57-58页
 第四节 诗文如人——黄瓒第58-62页
  一、次韵诗第58-60页
  二、联句诗第60-61页
  三、祈祷文第61-62页
 第五节 其他诗人第62-67页
  一、泰兴张氏第62-63页
  二、广陵十先生第63-67页
第三章 明中后期(正德至万历)作家第67-89页
 第一节 “后七子”——宗臣第67-72页
  一、出仕——思兼治天下,可难以实现第67-69页
  二、归隐——欲独善其身,但难得自乐第69-70页
  三、结社——想以文会友,却个性难显第70-72页
 第二节 词学名家——张綖第72-76页
  一、生平简略第72-73页
  二、词学贡献第73-76页
 第三节 以诗名世——蒋山卿第76-80页
  一、乐府与古体第77-78页
  二、绝句和律诗第78-79页
  三、唱和诗和排律第79-80页
 第四节 文重于诗——陈尧第80-83页
  一、独一无二的醒翁第80-81页
  二、诗不及文的成就第81-83页
 第五节 其他诗人第83-89页
第四章 明末(万历至晚明)作家第89-108页
 第一节 末世相国——吴甡第89-92页
  一、褒贬不一的人生第89-91页
  二、经世之才的文笔第91-92页
 第二节 淮南夫子——刘永澄第92-95页
  一、生平事迹第93-94页
  二、交友宴游第94页
  三、诗文创作第94-95页
 第三节 抗请志士——李之椿第95-99页
  一、忠烈的楷模第96-97页
  二、末世的悲歌第97-99页
 第四节 南通“三俊”——柳应芳、白正蒙、石沆第99-103页
  一、动态构思的柳应芳第99-100页
  二、诗酒人生的白正蒙第100-102页
  三、箫闲疏放的石沆第102-103页
 第五节 通州“四卢”与“四生”第103-108页
  一、通州“四卢”第103-104页
  二、通州“四生”第104-108页
第五章 遗民诗人第108-124页
 第一节 盐民诗人——吴嘉纪第108-114页
  一、夫唱妇和的典范第108-110页
  二、以诗为史的内容第110-112页
  三、独特的苦吟乐府第112-114页
 第二节 东林眉目——范凤翼第114-116页
 第三节 山人代表——邵潜第116-118页
 第四节 复社成员——郑元勋第118-120页
 第五节 其他遗民第120-124页
第六章 家族作家第124-148页
 第一节 如皋的冒氏第124-130页
  一、冒姓源头与发展第125-127页
  二、家族杰出代表——冒襄第127-130页
 第二节 兴化的李氏第130-136页
  一、青词宰相——李春芳第130-132页
  二、家族发展——兰桂齐芳第132-136页
 第三节 宝应的朱氏第136-148页
  一、朱瓘、朱讷第136-137页
  二、朱应登、朱应辰第137-143页
  三、朱曰藩、朱方中第143-148页
第七章 女性作家第148-163页
 第一节 诗妓——王微第148-153页
  一、坎坷的生平第148-150页
  二、殊众的才情第150-153页
 第二节 怨妇——冯小青、徐淑秀第153-157页
  一、生平简介第154页
  二、创作概述第154-156页
  三、徐淑秀第156-157页
 第三节 贤妻——季娴、袁九淑第157-161页
  一、季娴第158-159页
  二、袁九淑第159-161页
 第四节 其他女诗人第161-163页
第八章 泰州学派作家第163-189页
 第一节 创始人——王艮第163-170页
  一、生平简介第163-166页
  二、学术思想第166-168页
  三、文学创作第168-170页
  四、著述流传第170页
 第二节 继承人——王栋、王襞第170-180页
  一、平民教育家——王栋第170-175页
   (一)、生平简介第171-172页
   (二)、学术思想第172-173页
   (三)、文学创作第173-175页
  二、民间传道者——王襞第175-180页
   (一)、生平简介第175-176页
   (二)、学术思想第176-178页
   (三)、文学创作第178-180页
 第三节 追随者——朱恕、林春、韩贞第180-189页
  一、陶工——韩贞第180-185页
   (一)、生平简介第181-182页
   (二)、学术思想第182-184页
   (三)、文学创作第184-185页
  二、樵夫——朱恕第185-187页
  三、佣工——林春第187-189页
结语第189-190页
附录一:明代扬州府作家小传第190-227页
附录二:扬州府作家诗文集叙录第227-243页
参考文献第243-249页
后记第249页

论文共2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隋代诗歌研究--以北方作家为中心
下一篇:论凌叔华小说中的男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