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骆驼草》与前期京派文人
论美国学者孙康宜之明清女性文学研究
“伤痕文学”的自我解构
刘将孙研究
中国现代留英作家作品中的幽默因素--以老舍、钱钟书、丁西林小说戏剧为中心
宋祁研究
唐代判文研究
《梁溪漫志》研究
李渔年谱考叙·初编
汉魏子书研究
明清之际遗民梦想花园的构建及意义
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论《新青年》的翻译活动
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手机文学研究
桐城派“姚门弟子”刘开文论和创作研究
现代性视域下的“五四”文学革命--以“文法”“修辞”为中心的考察
论辛弃疾对《庄子》的接受--以辛词为中心
《左传》“浮冰式”叙事结构研究
胡风文艺思想研究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研究
汉魏六朝论说文三论
戴钧衡:桐城派盛衰之际的现实文人
汉魏之际艺术活动三论
新媒介时代下的文学景观
胡适传播思想与自由主义的媒介建构(1905-1937)
宋代吴县范氏家族文学研究
明清以来文学中的广府图景
《楚辞》校证
《汉书》采摭西汉文章研究--兼论《汉书》与三部总集中西汉文章之比较
楚国经济与楚辞创作
王逸《楚辞章句》与东汉的楚辞研究
《离骚》的多维透视
论三十年代作家笔下的妓女形象
汪曾祺的当代生活经验及其风格衍变
清初学术思潮与《楚辞灯》的成书
论传统“文气”论的文章学意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楚辞研究
温子升研究
论苏轼黄州时期的文风变化
论1980年代文学中的青春话语
新世纪以来的文学批评
被动写作研究
两宋之际的楚辞研究
《晋书·文苑传》尚用、缘情、尚丽的文学思想浅析
汉魏六朝咏扇诗文研究
阮籍“大人先生”形象溯源及其文学意义
应制之作与个体创作--宋玉及其作品研究
回归自身与走向自觉的文学批评--论80年代中后期的文学批评(1985-1990)
历史语境中的新民歌运动与民歌的缺失
南帆文艺思想研究
消费时代的审美文化研究
上一页
[203]
[204]
[205]
[206]
[20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