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魏晋南北朝民间信仰研究
《乐府杂录》研究
牛弘研究——隋唐士族文学个案研究
唐代园林诗中的“窗”
生命的体验——知青作家创作论
生命的追问--当代残疾作家创作心理研究
西汉诏书研究
周朝年长者生存状况的史学与文学考察
东汉前期士人心理与王充的文学思想
以陈忠实、贾平凹为例,试论陕西文学的神秘特色
魂归何处--浅析9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转向
人民:张承志精神世界的指引者
论高建群的文学世界及创作理念--对“民间”的情有独钟
“80后”文学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研究
吴泳文学研究
娱鬼的吟唱——唐宋文学中的中元节
唐代园记和园林散文研究
高调绝唱——论五四新女性派作家的女性写作
性与民族、国家--试论郁达夫笔下两性描写的颓废倾向
班氏家族文学研究
芭蕉的古典文化叙事
论苏轼文论中的“自然之理”
正始时期的玄学与辞赋
清末民初(1891-1917)科幻小说翻译探究
吴林伯《<文心雕龙>义疏》创作论辨要
林杉、徐复观关于《文心雕龙》文体观之比较
吕温及其诗文研究
北宋六大家之韩文接受与创新
“太史公曰”、“异史氏曰”比较研究
春草郁青青,桑柘何奕奕--潘岳、陆机诗歌比较研究
试论苏轼的仁政爱民思想及其实践
举隅法与宇文所安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遭遇“西方”-1980年代文学中“现代”故事的几种叙述方式
大地伦理的诗意呈现--世纪之交的中国生态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的出版平台--晚清民国时期文学出版情况统计与分析(1902-1949)
梁遇春翻译研究
晚清至五四:文学中的疾病言说
中国智慧的跨文化传播--林语堂英文著译研究
《渊鉴类函》研究
桐城文章与新学的兴起
作为文艺思潮的“伤痕文学”(1976-1984年)
傅雷文艺批评研究
世界书局文学出版情况研究(1917-1949)
接受视域中的“文革”手抄本研究
黄燮清创作研究
论周瘦鹃主编的《申报·自由谈》
当青春成为一种文化姿态--从青少年亚文化角度看80后写作
南宋中期徽州文人及其创作
1930年代的郑振铎和他的多重文化空间
个性·自我·创造--叶公超论
上一页
[202]
[203]
[204]
[205]
[20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