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2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2页 |
第一章 “顾彬事件”的描述 | 第12-20页 |
第一节 “顾彬事件”作为“新闻事件”的生成与原初性质 | 第12-16页 |
第二节 “顾彬事件”性质的转变:中国“文学事件” | 第16-20页 |
第二章 关于顾彬“垃圾”评语回应的反思 | 第20-34页 |
第一节 顾彬“垃圾”评语及其属性 | 第20-23页 |
第二节 对“垃圾”评语情绪化回应的分析 | 第23-26页 |
第三节 “顾彬事件”中身份的偏执 | 第26-30页 |
第四节 “顾彬事件”中的文学话语权之争 | 第30-34页 |
第三章 语言观 | 第34-46页 |
第一节 顾彬的语言观 | 第34-36页 |
第二节 国内对顾彬语言观的争论 | 第36-39页 |
第三节 关于顾彬语言观的思考 | 第39-46页 |
第四章 “世界文学”标准探讨 | 第46-55页 |
第一节 对顾彬“世界文学”标准的探讨 | 第46-50页 |
第二节 如何正确回应顾彬“世界文学”标准? | 第50-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附录 | 第62-69页 |
沃尔夫岗·顾彬(WOLFGANG KUBIN)简介 | 第62-64页 |
“德国之声”采访原文 | 第64-68页 |
《重庆晨报》新闻原文 | 第68-69页 |
后记 | 第69-70页 |
研究生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