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新青年》与“五四”新文学
冯梦龙“情教观”辨析--兼谈其对《情史》辑评的影响
论贾平凹90年代后的文学探索
从“道统”观和诗文创作实践看韩愈的文学理论
曹操诗文研究
屈原赋之美学透视
惟有东坡居士好,姓名高挂在黄州——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生存样态及其文学、书法创作
超越与回归——现代性语境的沈从文文学创作研究
胡风文艺思想与现代性--兼论胡风文艺思想的历史贡献
中国俗文学史论
吸纳·创化--对贾平凹小说创作中传统文化含蕴的考察
王国维的政治思想
鲁迅和周作人个性心理及文化比较
析袁枚论“性情”
沈从文自然生命观初探
论赵树理的文学启蒙
生命为人类放散——论巴金现代作品的人文精神
冲突·交流--从中西比较中看贾平凹的创作
姚际恒、崔述与方玉润的《诗经》学“简论”
沸腾的土地——莫言论
心的文学--徐复观与中国文学思想经脉的疏通
周作人文学思想及创作的民俗文化视野
王国维人生悲剧思想研究
闻一多诗歌翻译的美学研究
汉大赋审美价值新论
崔致远研究
《全齐文》编年考
时间的线团--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生存与命运
九十年代文学与当代生活--九十年代小说研究
林语堂:文化转型的人格符号
李长之的学术—心路历程
十七年文学批评中的合法性问题
钱穆文学研究述略
思想史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
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研究
《法苑珠林》叙事结构研究
戴表元及其文学研究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想象的现代性--“虚无、暴力与乌托邦”的世界性因素
南宋的学术发展与诗歌流变
诗僧皎然
王安石与佛教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倾向”
论盛唐文人的论谪心态
竹林七贤庄学接受研究
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论纲
宋代江南路文学研究
五四以来中国文学中的小资产阶级形象溯源
《唐音统签》研究
论闻一多的庄子学研究
出土文献与先秦《诗》学研究
上一页
[169]
[170]
[171]
[172]
[17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