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文学批评史论文

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论纲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说明第7-9页
引言第9-11页
第一章 筚路蓝缕开启山林--1949年以前复旦学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领域的开拓与建树第11-41页
 引言第11-13页
 第一节 郭绍虞先生与其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第13-24页
 第二节 朱东润先生与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第24-35页
 第三节 陈子展先生等早期复旦学人对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与研究的初探第35-41页
第二章 群贤汇集中流砥柱--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第41-57页
 第一节 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基地的初步形成第41-42页
 第二节 郭绍虞先生对其批评史旧著的改写第42-47页
 第三节 《中国历代文论选》第47-51页
 第四节 刘大杰先生及其主编完成的三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册第51-57页
第三章 集体力量发扬光大--新时期以来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重要成果第57-83页
 第一节 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基地的发展壮大第57-58页
 第二节 三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第58-65页
 第三节 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第65-83页
第四章 继往开来再创辉煌--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第83-97页
 第一节 世纪末的学术反思第83-86页
 第二节 新世纪古代文论研究格局创新的起点:三卷本《中国古代文论体系》第86-93页
 第三节 二十一世纪教材建设:《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第93-97页
第五章 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学术交流活动与学者群像第97-122页
 第一节 推进学科建设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第97-101页
 第二节 新时期以来的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学者群像第101-122页
第六章 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学术传统与学术风格第122-132页
 第一节 道统:学术追求和学术精神第122-126页
 第二节 法统:学术观念和学术方法第126-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6页
后记第136-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对胎盘甾体激素合成调节及其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跨话轮话题推进研究